肉用繁殖母牛的放牧饲养方式
杨宏彬 (黑龙江省宾县草原监理站,黑龙江哈尔滨15040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6)07-0022-01 修回日期:2016-05-27 作者简介:杨宏彬(1971-),男,本科,畜牧师,从事畜牧与草原技术研究工作。 采用放牧饲养能繁母牛可以省饲料,省人力和设备,成本低。由于牛行走觅食,运动量很大,使牛得到充分的锻炼从而增强了体质,对提高牛的繁殖率有好处。但放牧行走所消耗的营养物质多,使饲喂效果降低。另外,由于牛的践踏和挑食,牧草采食率一般不到50%,还受季节、气候的影响。 1春季放牧 春季是牛膘情最差的季节,也正值母牛怀孕后期、产犊及产后开始发情的季节,此时是提高母牛繁殖成活率的关键时期。春天牧草刚刚返青,若被牛啃吃或践踏,则再生困难,使草坡退化,待草长到10cm以上再开始放牧为宜,还要注意不能长期停留在一处。开始先在阳坡放牧,每天2~3h,经过7~8d的过渡后慢慢增加到全天放牧,以避免由枯草饲养突然转为青草饲养,导致牛腹泻、水泻或瘤胃臌胀,造成损失,而且前半个月到1个月,在出牧前或回圈后要补饲干草或秸秆,以避免消化失调和缺镁痉挛症的发生。开始放牧时,还需控制牛群的行走速度,以免“跑青”。对于怀孕最后3个月的母牛和泌乳前3个月的母牛,以及瘦弱的母牛,应补些配合料。早春夜间气温偏低,应让牛在舍内或圈内过夜,以减少营养物质的消耗,增进牛的健康。临产和产后半个月的母牛均不要放牧。 2夏季放牧 夏季牧草生长最茂盛,营养价值也高,是牛复膘和增膘的好季节。此时应逐渐到远离村庄的草坡放牧。可在放牧地建立临时牛圈,减少回村行走所消耗的营养。牛厌热喜凉,气温超过30℃就会使牛的食欲、消化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下降。所以,在炎热时,白天可把牛放牧在背阳坡,早晚放牧在向阳坡,或者夜间放牧。晴天中午前后,把牛赶在树荫处、树林里,以免中暑。把靠近村庄、河谷草地的牧草刈割晒制成干草或制作青贮,为越冬备好优良饲草。夏初正是放牧牛的配种季节,注意牛发情,适时配种[养殖网:www.nczfJ.com/]。 3秋季放牧 秋季气温逐渐降低,日照由长变短,这些变化使牛的食欲猛增,要充分利用这个时期的特点抓好秋膘以利过冬。这时放牧应从背阳坡转到向阳坡,并逐渐靠近村庄。若当年牛犊已有4~5月龄,应该断奶并单独组群。最好在9月份中旬断奶,利用尚有青草的1个多月,使犊牛习惯采食植物性饲草料,在入冬之前提高其独立生存的能力。 4冬季放牧 北方冬季气温较低,风大,且枯草营养价值低,必然增加采食饲草行走路程,使野外维持需要加大。放牧牛难满足营养需要,通过降低体重来维持生命,出现掉膘。因此,最好不要放牧。可利用农副产品、树叶、野干草、青贮、氨化秸秆喂牛,改放牧为舍饲,以便能产较健壮和较大的犊牛,产犊后能及时发情,有利于提高繁殖成活率和经济效益。 若冬季必须放牧,也要在较暖的阳坡、平地和谷地放牧。要晚些出牧,早些回圈,晚间补喂些秸秆和干草。遇严寒、大风和下雪天,应停牧舍饲。冬季牛长期吃不到青草,胡萝h素和维生素A缺乏,对孕牛的健康不利。大约每头牛每天喂0.5~1kg胡萝卜,或o.5kg苜蓿干草,或2kg优质干草,也可按每头牛每天在日粮中加入1×104—2×104IU维生素A,哺犊母牛还得增加0.5~1倍。枯草和秸秆,还缺乏能量和蛋白质,所以应补喂些含蛋白质和能量较多的饲料。牛的补料量应根据不同生理状况和健康状况区别对待。放牧回来不能马上补饲,待休息3~5h后才能补给。还要避免补料过多,使部分母牛肥胖而繁殖率下降。 5放牧饲养的注意事项 放牧地距离牛圈最远不超过3km,在放牧地应准备临时牛圈。建圈时要避开水道、悬崖边、悬崖下、低洼地、坡顶和雷击区,以免雷雨天发生意外;圈内有3%~5%的坡度,以便于排水,减少雨天泥泞,让牛能卧下休息。 冬、春季节则还应把牛圈选在背风向阳之地。放牧地与水源距离要近些。若无溪、河、泉水时,可砌坑塘积集雨水供牛饮用,每天饮水应不少于3次。雨雪天放牧要避开陡坡,出牧和回圈都不宜把牛驱赶得过急。到新的放牧地之前要了解放牧地情况,并清除醉马草、蕨菜、梓树苗等毒草。除冬天之外,放牧时还应随身带蛇药、外伤药、套管针和抑制瘤胃发酵药。为了长远利益,可有计划地组织轮牧、人工播种牧草和采取封山育草等措施,来维持和提高牧坡产草数量和质量。还要注意防止牛误食塑料薄膜及牛不能消化的食物,以免危及牛的生命。防止牛吃喷施硝酸铵或农药未过1周的牧草或野草,以免中毒。放牧的牛要补喂食盐,并根据当地缺乏矿物元素的情况选用合适的矿物添加剂与盐一起补充,每月3~4次,最好拌在料中每天定量补充。不补料的牛群可选用舔砖或舔液来补充,牛每天每100kg·w补充lOg,或大、小牛平均每天补30~40g。有临产征兆的牛或产后半月内的牛,应该舍饲。不要采取犊牛留圈,而单独放牧母牛的方法,以免造成母牛泌乳量减少,影响犊牛的正常生长发育,并会影响母牛健康及产后正常发情、受配和受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