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泌乳期的饲养管理(2)
3 管理方法
3.1 运动和刷拭
舍饲奶牛,每天应有一定的运动时间,以促进血液循环,增进食欲,改善繁殖机能,防止牛体过肥,骨质疏松和肢蹄病。运动还可让牛接受阳光紫外线照射,增强体质和抗病力。因此,每天要保证2~3h自由或驱赶运动。
经常刷拭牛体,对保持皮肤清洁、祛除体表寄生虫、调节体温、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有重要意义。所以,每天坚持刷拭2~3次,最好是在每次榨乳前进行。正确的方法是饲养员左手持铁篦,右手拿棕刷,由前向后,由上到下,依次刷拭,刷遍全身。
3.2 肢蹄护理
3.2.1 修蹄 每年应修蹄两次,首先必须设置专用的修蹄固定架,将牛妥善保定,在固定牛时须注意保护牛的Ru房,防止受伤,对妊娠牛更应保证其安全。修蹄的目的是应用专用刀具或修蹄机,切除生长过长的蹄角质,修整蹄底,保证蹄形端正,蹄底平整。
3.2.2 蹄药浴 具体方法是取福尔马林溶液3~5L,加水100L,温度保持在15℃左右。此外,3%~5%硫酸铜溶液也可作为蹄浴液。装浴液的容器宽约为0.75m,长3~5m,深0.20m,药液深度应达到0.15m。蹄药浴容器最好设置在榨乳间的出口处,牛蹄浸浴后应在干燥的地方至少停留半小时。在舍饲条件下,可间隔3~4周进行一次,对防治牛趾间蹄叶炎效果良好。
3.3 夏季防暑降温
牛对寒冷气候有较强的抵抗力,但对高温气候适应性较差。动物生理学理论认为,一般牛的等热范围或代谢稳定区为16~24℃,即在这一温度范围内,牛的代谢强度和产热量可保持生理的最低水平,是饲养牛的最适宜温度。奶牛的特殊性在于它的代谢旺盛,泌乳生理活动负担重,当环境温度超过27℃时,就会出现采食量减少,饲料利用率降低,产奶量减少的现象,还会出现呼吸加快,体温升高,饮水增多等热应激症状。达到32℃时,奶牛表现出汗、流涎、喘息现象;到38~40℃,空气湿度为80%时,奶牛可能停止采食,严重者会导致死亡。因此,为获得奶牛群的稳产、高产,必须重视夏季防暑降温工作,进行特殊的饲养管理,常用以下方法。
3.3.1 遮荫、通风、水雾喷淋 牛场的运动场在夏季应建筑遮荫设施,防止阳光直射牛体。牛舍内安装通风设备,加快空气流动,促进牛体散热。在温度较高时,目前较为有效的方法是水雾喷淋加通风。在牛舍内进行细水微滴的间歇喷淋,水珠接近雾状,喷淋和停止的交替时间为喷3min,停止4min,加上良好的通风,使牛的体表随水分的蒸发而散热。
3.3.2 充足的清凉饮水 盛夏炎热季节,要保证奶牛可以自由饮用清凉的水。有条件的牛场,将水温降到16℃以下或用合格的地下水饮牛,同时,用凉水把精饲料制成低温粥料,这对奶牛的防暑降温可起到重要的作用。
3.3.3 调整日粮 夏季奶牛食欲差,当气温高于24℃时,每升高1℃需多消耗3%的维持能量。因此为保证其营养需要,应提高能量和蛋白质饲料在日粮中的比例。必要时可饲喂脂肪酸钙,增加饼粕类饲料含量。另外,日粮中添加1.5%的碳酸氢钠,可减少因热应激引起的产奶量和乳脂率下降。
3.3.4 选择适口性好的青绿多汁饲料 高温时期奶牛喜欢食用青绿甜味饲料,而此时正是牧草和各种青绿饲料生长旺盛的季节。常用的营养价值较高的青绿多汁饲料有牧草类,如青苜蓿、聚合草、串叶松香草、籽粒苋、菊苣、苏丹草等;蔬菜类,如南瓜、冬瓜、胡萝卜缨、白菜、甘蓝等。
3.3.5 调整饲喂方式和时间 一般在早晚凉爽时,喂给80%的日粮精饲料和青贮等主要青饲料,中午饲喂青绿多汁饲料和少量的精饲料。如能在夜间进行一次补饲,效果更好,既能增加采食量和产奶量,又可使奶牛减少体重损失,维持良好的体况。
4 榨乳
是将奶从奶牛Ru房内挤出的工作,是奶牛生产的重要技术,饲养员能否熟练地掌握这一技术,是不断提高牛群产奶量的关键。
4.1 奶牛泌乳的机理
奶牛有两对Ru房,Ru房实质部分由乳腺泡和乳导管构成。乳腺泡是分泌乳的地方;乳导管是汇集乳的管道系统。乳导管由大到小,最后汇合形成乳池。乳池是Ru房下部和乳头内贮存乳汁的空腔,它通过乳头末端的乳头管与外界相通。
生成牛乳的原料来自血液,生成1kg乳汁,需要400~500kg血液流经Ru房。乳腺泡生成的乳汁经乳导管汇集到乳池中贮存。当清洗和Ru房时,乳腺泡收缩,乳池内乳汁增多,压力开始升高。当有犊牛吸吮或榨乳刺激Ru房时,反射性引起乳池平滑肌收缩,乳池内压迅速升高,达到一定程度时,乳头括约肌开放,乳汁排出体外。
奶牛一般在Ru房受到清洗和刺激后45~60s开始排乳,此时是开始榨乳的最好时机,如迟迟不开始榨乳,排乳过程将受到抑制。乳牛排乳一般持续3~5min,所以榨乳速度要快,必须在排乳反应时间内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