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 我国葡萄产业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 科普动态
  • 2024年12月07日
  • 一、我国葡萄产业现状 1.规模逐步扩大,产量稳步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葡萄产业持续发展,面积和产量稳步提高。以10年为一个发展周期看我国葡萄产业的发展速度:1978年,我国葡萄栽培面积为39.5万亩,年产10.39万吨;1988年发展到219万亩,年产79.22万吨;1998年为264.66万亩,年产351.82万吨;2008年为676.83万亩,年产715.15万吨;2021年1096

农民日报 我国葡萄产业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一、我国葡萄产业现状 1.规模逐步扩大,产量稳步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葡萄产业持续发展,面积和产量稳步提高。以10年为一个发展周期看我国葡萄产业的发展速度:1978年,我国葡萄栽培面积为39.5万亩,年产10.39万吨;1988年发展到219万亩,年产79.22万吨;1998年为264.66万亩,年产351.82万吨;2008年为676.83万亩,年产715.15万吨;2021年1096.05万亩,年产1499.8万吨。我国葡萄产业最活跃、产业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是上世纪的后20年和本世纪初的前20年,经过这两个阶段的发展,奠定了我国成为世界鲜食葡萄生产大国的地位。 2.种植区域广泛,鲜果周年供应。上世纪末,由于巨峰系品种和避雨栽培技术的推广,葡萄产区 “南移”,位于长江下游及以南地区的葡萄产业取得长足发展,苏、浙、沪成为我国葡萄生产的活跃、效益最好的地区。进入本世纪,又向“西南移”,云贵川高原的低海拔干热河谷区成为我国鲜食葡萄生产的最活跃地区。以云南为例,2000年云南省的葡萄栽培面积不足6万亩,年产量不足2万吨,现在云南葡萄种植面积59.47万亩,产量近100万吨,栽培面积和产量全国均为全国第4位。目前,全国各省(区)均有葡萄栽培,葡萄成为我国栽培区域最广的果树树种。大尺度气候差异条件下的广泛栽培,以及设施栽培、一年两收、延后栽培、错季栽培、贮运保鲜等技术的进步,葡萄鲜果实现了周年供应。 3.避雨栽培普及,病害压力减轻。我国种植葡萄的区域存在气候条件的先天不足。西北、华北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降雨较少,葡萄的病害发生较为轻微,但冬天需要埋土防寒,埋土操作既增加了葡萄种植的劳动力成本,又造成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裸露的地表,易引起土壤沙化和扬尘现象。在黄河中下游及以南地区,冬天葡萄不需埋土防寒,但夏季降水较多,易引起葡萄病害的严重发生,病害防治的压力加大。葡萄的避雨栽培可有效缓解病害的防控压力,这项技术起源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于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现在,随着阳光玫瑰葡萄的发展,北方各地均采用了避雨栽培,使得病害不再是葡萄生产的主要问题。 4.架势树形变革,标准程度提高。葡萄在我国经历了由西向东、由北向南的发展历程,早期的葡萄栽培都是在埋土防寒区,为了埋土方便,葡萄的树形一般采用自由扇形、规则扇形、龙干形等。扇形树形的结果部位低,果实距离地面太近,易发生病害,对果实的各种操作也不方便。随着葡萄由埋土防寒向非埋土防寒区的发展,树形逐步向高宽垂、飞鸟架、“T”字形、“H”等高主干、长主蔓树形的转变,提高了结果部位,提高结果枝生长的一致性,使得果实的一致性明显改善。 5.花果管理改善,品质稳步提升。葡萄是效益最好的果树树种之一,这也是葡萄一直处于快速发展的原因。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对果实的一致性、商品性的重视不够。随着夏黑和阳光玫瑰品种的发展,修整花序、保果处理、增大果粒、套袋等措施等开始广泛应用,生产出的葡萄果穗紧凑、大小一致、品质提升,果实充分成熟,商品性明显提升。 6.品种丰富多彩,花色类型多样。我国栽培的葡萄品种众多,有无核白、马奶、木纳格、龙眼、玫瑰香等地方品种,也有不同历史阶段引进、培育的品种。品种颜色有黄白、红色、紫黑色;形状有圆形、椭圆形、长形等;成熟期有早、中、晚熟;质地有软、硬之分;香味有草莓香、玫瑰香、清香等。目前栽培面积最大的品种有巨峰、红地球、克瑞森、阳光玫瑰,新品种也在不断推出。 二、我国葡萄产业存在的问题 1.盲目发展,面积过大。受较高价格和较高收益的影响,2010年前后很多工商资本下乡,投资葡萄种植,由于土地租金成本较高,没有避雨设施,缺少技术和管理经验,多数以失败告终。2015年前后,“土豪葡萄”阳光玫瑰的发展使得葡萄产业再次兴奋起来,部分原有葡萄种植户将原有品种改接为阳光玫瑰,很多业外人也认为种植阳光玫瑰是个很好的投资机会,这个品种在各省(区)快速发展,“全国处处皆阳光”。不到10年时间,栽培面积粗略估计超过200万亩。 2.产能过剩,价格下行。现有1100万亩左右的葡萄,基本以鲜食为主,酿酒葡萄占比极少。鲜食葡萄的生产规模有些过大,出现了产能过剩,造成阶段性和区域性的果实销售不畅的现象。有人提出是否可以通过出口减轻销售的压力?实际上,我国葡萄进出口量较少,2022—2023年度,我国鲜食葡萄市场供给总量1277万吨,消费总量1239.5万吨,市场供给主体是国内生产。鲜食葡萄消费以国产为主,出口仅为产量的2.5%;2022—2023年度,出口37.73万吨,出口金额7.2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7.61%和减少4.01%,出口单价下降10.80%。2022-2023年度,鲜食葡萄进口量为18.06万吨,占国内供给总量1.33%,进口额为5.30亿美元,对国内市场影响较小。鲜食葡萄主要出口东南亚。进口来源有智利、秘鲁、澳大利亚、南非、美国等。目前看,依赖出口难以缓解产能过剩的问题。 3.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大尺度气候条件下的广泛种植,导致葡萄遭遇自然灾害的情况时有发生。因为葡萄栽培普遍采用了设施,设施又不堪大雪的重负,今年2月初,湖南、湖北、皖北、苏北等地的葡萄设施就遭受了严重的雪灾,很多大棚被毁坏。受贝碧嘉台风影响,部分设施被毁坏,9月17日至18日,河南商丘局部特大暴雨,夏邑县最大为495毫米,永城最大为390.7毫米,当地部分葡萄园遭受严重水涝;大暴雨造成部分葡萄产区,由于排水不畅,连阴雨或大雨过后气温骤升,导致葡萄棚内气温过高,湿度过大,引起日灼、气灼,使葡萄出现失水变软、停止生长、糖度降低、同串葡萄上下甜度不一致等现象,俗称为“烧棚果”现象。自然灾害的发生,增加了果农朋友的种植成本。 4.良莠不齐,价格分化。葡萄的快速发展带来的结果就是存在盲目性。适应性再强的品种也有其最适宜的生态区域,再好的栽培技术也有其最适宜的生态环境。一哄而上的发展葡萄,由于栽培环境、技术水平、投资能力、管理水平等方面参差不齐,造成生产的果实质量差异明显,良莠不齐、价格分化。从今年的阳光玫瑰市场售价看,产地批发价有每斤10元以上的,也有2、3元的。有的人通过种植葡萄实现着自己的致富梦想,但砍树毁园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5.重视外观,轻视内质。果粒大小是葡萄果实等级划分的重要依据,果粒越大,规格越高,售价越贵。葡萄的种植水平在不断提高,很多果农在进行着自己的“定向栽培”,即大粒和高产。部分果农朋友盲目追求大粒,造成阳光玫瑰的空心、含糖量低、缺少香味等现象。随着阳光玫瑰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不再“物以稀为贵”,很多人利用提高单量的办法来增加收入。在一定范围内,产量和品质不矛盾,但超过一定的产量,品质就会下降。 三、我国葡萄产业发展的建议 1.稳定面积,控制规模。我国是水果生产大国,人均水果占有量逐年增加,2010年人均149.86公斤,超过世界平均水平;2018年已达182.78公斤,位居世界第一;2023年,我国水果产量为32744.28万吨,人均水果占有量达232.28公斤,相当于每人每天可消费0.64公斤。我国市场供应的各种水果一应俱全,种类众多,水果之间具有可替代性。目前,我国人均水果消费已经处于较高水平,提升的空间有限。作为主要果树树种之一的葡萄也是如此,在当前的形势下,适当控制生产规模。特别是非适宜产区、连年亏损的葡萄园、缺资金和技术的葡萄园,更应重视控制规模。 2.差异发展,提高效益。前几年,阳光玫瑰价格很高,最近几年价格不断下降,部分果实的价格低于巨峰和红提。说明市场对果实的风味有多样化的需求,对品种有差异化的需求。阳光玫瑰有20%的人种出了品质,收益很好,也有20%的人勉强收回种植成本或赔本。所以,有果商说,市场不缺阳光玫瑰,但缺优质的阳光玫瑰,种出优质的阳光玫瑰,也是差异化发展。 3.优化投入,降低成本。阳光玫瑰的发展,让很多人走了一条高投入高产出的路子,修整花序、疏果、肥水管理等用工和生产资料的成本较高。随着其价格的走低,适当控制产量,不仅可以提升品质,也减少花果管理的人工成本;对土壤的肥力进行检测,了解土壤的营养本底状况,针对性进行营养补充适当,做到肥料的合理利用,减少浪费。 (单位: 中国郑州果树研究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