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大闸蟹科学管理技术要点养殖业未来最具前景之选
1、加固防逃系统:秋风轻拂,蟹意难捺。入秋之际,必须检验防逃设施,并加强其防护力度。此外,应确保蟹池周边无高杆作物,以避免蟹的逃跑;转角处的防逃墙宜做成圆弧形,以减少蟹易逸之路。
2、培育优质水草:大闸蟹体型与水草密切相关。夏秋季节,通过栽种河蟹喜食的水生植物,如水葫芦和苦草,不仅为河蟹提供了栖息和隐蔽之所,也为它们提供了植物性饵料。此外,这些植物还能起到遮阳降温、改善水质等多重作用,其覆盖面积应占据池塘面积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3、维持良好的水环境:在养殖过程中,要保持清澈透明的水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微流养殖技术。在夏季,每隔15-20天加入适量磷酸钙(2-3ppm)和生石灰(10-15ppm),以调节酸碱度,并控制透明度在35-40厘米之间,以促进河蟹的健康生长。由于秋季日夜温差较大,可能导致水质恶化,因此每隔3-5天需进行换汤换药,一次换取原池水三分之一,同时保持1.5米以上的深度。
4、精准投放饵料:在夏秋阶段,可适当增加豆类、小麦及南瓜等植物性饵料比例,以助于聚集河蟹体能;进入秋季后期,即是河蟹肥胖期,可适当增添螺蚌、高蛋白动物残渣以及杂鱼等高蛋白饵料,每日投喂两次,每次占据河螃壳体重5%-8%。
5、严格病害管理。在夏末至初冬期间,是大闸螃壳常见疾病爆发时期,如颤抖病、中毒症等,因此要定期使用内服药如土霉素板蓝根脱壳素,以及外用药如甲壳净及其他预防措施结合起来进行治疗。不定期地对池塘施用漂白粉或光合细菌以维持清洁。此外,在每个月内至少将土霉素或磺胺类药物拌入饲料并投放给螃壳一次,对抗“颤抖病”、“纤毛虫感染”以及生物敌害进行有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