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美白对虾中哪些鳃病的诊断与防治又是养殖技术中我们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呢
一、探究弧菌所致的鳃病诊疗策略
病态虾体在水面游动缓慢,鳃丝轻微膨胀,其色泽暗灰,尖端出现变性的坏死迹象。在高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活跃移动的细菌。池塘底质污染严重,水质不佳,此病多发于7月至9月。
防治措施:①清除过剩泥土,将池底保持10厘米深度,并通过生石灰彻底清理并冻池晒池,以促进有机物完全分解。②养殖过程中应用沸石粉、海中宝等改良剂,对底部环境进行改善,使其稳定pH值。③引入光合细菌和生物护水素等微生物制剂,以调节水质并抑制弧菌繁殖。④治疗时,全池均匀洒布二溴海因O.39/m³。此外,在饲料中添加大蒜素0.1%或土霉素0.3%,连续使用5至7天。
二、分析原生动物引起的鳃病防控手段
附着性生物如聚缩虫、单缩虫及钟形虫等,是导致虾鳃疾病的一类重要原因。这类生物成熟阶段常见于虾鳃及体表。当数量较多时,可见一层灰黑色的绒状物覆盖在虾表面上,这种情况会影响虾的呼吸功能和正常生长发育。
防治方法:①由于水域有机质含量较高,可以通过换水来调节水质;同时鼓励适量浮游植物的繁殖,以优化生态环境。②某些养殖者采取泼洒茶籽片以刺激脱壳,但这种方法可能造成非正常脱壳,因此需要随后添加钙磷矿物元素尤其是钙和磷,每种占饲料2%。此外应避免频繁使用该方法以免影响虾群免疫力。此外全池均匀洒布硫酸锌O.5~lg/m³,以及间隔日次用二溴海因O.2~0.39/m³或新洁尔0.5mg/m³;在饵料中加入大蒜素0.1%。
三、探讨由丝状细菌引起的鳃病治疗方案
当遇到由毛霉亮发菌引起的呈黑褐色鳃部且食欲减退以及生长缓慢的情况,即可怀疑存在此类疾病。在高倍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大量固着于鳃部且末端游离的小型丝状结构。
防治措施:①控制肥度水平降低有机物含量;②减少残留饵料以预防底层污染和水质恶化;③全池施用螯合铜为0.59/kg,或亚甲基蓝为O.1-29/kg,同时内服氟苯尼考按1-29/g/pb投喂共计5天。
四、研究与调整因非良好水质而导致的鳃疾患
后期养殖期,由于负荷增大,有害物質积累,加上受自然灾害影响,如台风暴雨冷空气等,不利条件使得鱼塘出现异常现象,如分层对流泛滥泥沙,极易导致对虾肺组织变性坏死及粘附异物形成,有时还会伴随红斑现象。
预防措施:①定期监测并掌握鱼塘中的变化情况利用生石灰每亩五公斤或者降碱改造灵每千克两毫升调节pH值,并每隔十至十五天应用复合微生物制剂如EM或生物护液,以控制藻类与优势微生物群落,从而维持稳定的pH值(7.8-8.5)、氨氮浓度(小于五毫克/升)以及亚硝酸盐浓度(小于零点一毫克/升)。②对于强烈风暴或连续阴雨等恶劣天气应采用增氧换洗技术,并根据预报提前将Vc增加到饵料中的百分之两百之一,也可加入对虾根莲解毒散作为补充营养品。
五、针对营养不足所致的心脏问题进行综合管理
营养缺乏尤其是Vc不足,对虚弱身躯构成威胁,最终导致胸膜肿胀坏死症状出现在牡蛎身上。此外,还可发现其他部分器官损伤,如胚胎壁内壁后肠壁肝脏甚至关节膜坏死。
预防措施:①确保投放足够数量且质量合格之餌,並優化餌之營養配方以符合對牡蛎需求。而於每千克餌加用百分之零點三VC與百分之零點二脱壳素調整營養平衡。此举旨在提升牡蛎抵抗力並促進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