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豆白绢病防治方法正如一位智慧的园艺师在用全自动芽苗菜机精准调控种植环境中所做的一切
扁豆白绢病的特征是其茎基部或土表的枝蔓会出现褐色腐烂,伴随大量白色菌丝体和棕褐色小菌核的产生。这种疾病由一种名为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的真菌引起,该真菌属于半知菌亚门,其生长在PDA上呈现出辐射状。这些真菌体最初呈乳白色,随后变成茶褐色或棕褐色的球形至卵圆形结构,有时被称作罗氏阿太菌。在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这种病原体可以在土壤中越冬,并通过侵入植物茎基部或根部来传播。
扁豆白绢病主要通过在土壤中的潜育期以及地表上的蔓延过程进行传播。这一过程对温度非常敏感,尤其是在30℃以上且晴朗天气条件下,更容易发生。酸性土壤和砂质地更易导致发病率升高。
为了防治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对667平方米的地面施用100到150公斤消石灰,以调节土壤pH值,使之趋于中性。此外,还可以大量施用腐熟有机肥料。此外,如果发现早期症状,可及时拔除并销毁受害植株。如果需要进一步治疗,可使用15%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者50%甲基立枯磷可湿性粉剂进行喷洒。此外,还可以利用木霉防治自绢病,用培养好的哈茨木霉与细土混合撒覆于病株周围,以有效控制其发展。
扁豆白绢病是一种常见的问题,在日常管理中应密切关注植株是否出现了此类症状,并据此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