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贮饲料之秘防范大肠杆菌病的野猪养殖技巧
大肠杆菌病的防治与治疗
野猪在遭遇大肠杆菌病时,通常是因为圈舍环境潮湿不佳或者养殖条件不卫生,以及母猪的乳汁蛋白质含量过高所引发。这种疾病最显著的症状包括初期排出与食物颜色相同或类似于乳汁色的稀便,这后续可能会转变为灰色或灰白色的粪便,有时甚至呈现黑褐色,并伴有强烈的腥臭味。此外,一些患病的野猪还会出现发烧,体温可达40至41度。而对抗这一疾病,更需要考虑到潜在并发症,如上呼吸道感染和肺炎。
为了预防仔猪受到大肠杆菌感染,我们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保持圈舍干燥,以避免潮湿环境。
在哺乳前,对母猪进行彻底消毒处理后再让仔猪接触母乳。
对于即将生产的大型母猪,在产前20至30天内注射一次特定的K88-STI-LT8三价灭活苗。产后,仔猪在3至5天龄时也应接种一次同样的疫苗。
对于已经感染了大肠杆菌的小动物,其治疗方法主要分为两步:一是对症治疗,即使用胃肠道消炎药物和收敛剂;二是在发现体温升高的情况下,同时应用退烧药。在确诊存在细菌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黄连素、硫酸链霉素等抗生素进行治疗,并严格遵循说明书上的用药指南。
如果没有检测出细菌,但仍然怀疑小动物得到了感染,那么可以先减少喂食量,并降低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如果原来的饲料中包含豆粕,可以暂停添加直到其消化正常之后再恢复。同时,可口服碳末5至10克,每日一次共计三天,以此帮助促进小动物胃部健康。此外,在没有培育出细菌的情形下,也可以给予胃肠消炎药物如“肠炎清”、“混感全身灵”,按照说明书上的指导剂量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