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放牧育肥技术要点
孙晶 (黑龙江省尚志市亚布力镇畜牧发展中心 150631)
放牧肥育是指从犊牛到出栏牛,完全采用草地放牧而不补充任何饲料的肥育方式,也称草地畜牧业。这种肥育方式适于人口较少、土地充足、草地广阔、降雨量充沛、牧草丰盛的牧区和部分半农半牧区。例如新西兰肉牛育肥以这种方式为主,一般自出生到饲养至18个月龄,体重达400千克便可出栏。
1 放牧前的准备工作
牛群准备。整群,按年龄、性别和生理状况的相近性进行组群,防止大欺小、强欺弱的现象发生。修蹄,去角,驱除体内、外寄生虫。对年龄超过12月龄的公牛去势,检查体膘和进行称重。
放牧设施的准备。在放牧季节到来之前,要检修营房、棚圈及篱笆,确定和修整水源、饮水设施和临时休息点,修整放牧道路。
从舍饲到放牧的过渡。牛从冬春舍饲到放牧管理要逐步进行,一般要有7~8天的过渡期。即当牛被赶到草场放牧以前,要用秸秆、干草、青贮或黄贮预饲。日粮要含有17%以上的纤维素饲料。如果冬季日粮中多汁饲料很少,要适当延长过渡期至10~14天。第一天放牧2~3小时,到过渡期末增加到12小时/天。在过渡期,为了预防青草抽搐症,除了注意一般的营养水平外,还要注意镁的供应。放牧前的15~20天以及放牧后的30~90天,要在混合饲料中添加醋酸(盐),每头500毫升(克)。由于牧草中钾多钠少,要保证食盐供应,使钠钾比维持在0.4~0.5。供食盐的办法,除配合在精料中外,还需在牛站立和饮水的地方,设置盐槽,供牛舔食。
2 放牧方法和组织
固定放牧,春季将牛群赶进牧场,直到秋季归牧,(www.nczfj.com)一直固定在一个草场。这是一种粗放的管理方法,不利于牧草生长,容易产生过牧,加上牛群践踏,植被很难恢复,本方法适用于载畜量小的草场。划区轮牧,一般和围栏相配合,即用电网、刺篱、铁丝、木条等将草场分为若干个小区,按照21~28天的间隔周期进行轮牧。对不轮牧的小区进行割草或调制干草(供冬天用),此法草地可以得到休息、减少践踏,增加牧草恢复生长的机会,提高了草场的利用率。采用划区轮牧,一般草场每季可轮牧4~6次,差的可轮牧2次。为了加速牧草萌生,每亩(667平方米)地需施氮25千克,磷7千克。条牧,是在固定围栏中,用移动式电围栏隔成一个长条状的小区,每天移动电围栏一次,更换下一个小区。条牧比一般轮牧能更加提高草场利用率,适合于较好的草地。
根据各地气候和植物生长条件,可以将草场划分为三季牧场和四季牧场。春季牧场(2~4月份),此时气候变化大,有些地方仍是天寒地冻、草木不生。应尽量管理草场、增施化肥、引水灌溉,以期牧草萌芽和生长。要在靠近农场(村庄)的山谷坡地、丘陵和避风向阳、牧草萌生较早地段进行短期放牧,但大部分时间应对牛进行舍饲。夏季牧场(5~7月份),气候由冷变暖,后期炎热。牧草萌发、生长、枯萎、结实,是放牧的黄金时期。应选择地势高、通风、凉爽、蚊蝇较少,并有充足水源的地区。可以充分利用此期的优势,进行全天放牧。秋季牧场(8~10月份),划分条件一般和春季牧场相同。牛群从高山或边远的春季牧场归来,很自然是以山腰为牧场。对于牛群抓秋膘和安全过冬等极为重要。因此,牧草要丰茂、饮水方便,并设补饲槽。冬季牧场(11月份至第二年元月份),此时天寒草枯,牧草质劣、量少,一般应增加10%~25%面积作为后备牧场。应选择距居民点和牛群棚圈较近、避风、向阳的低洼地,牧草生长好的山谷、丘陵山坡或平坦地段。即小气候好、干燥而不易积雪。在牧草不均匀或质量差的草地上放牧,还可留一些高草或灌木区,以备大雪时其他牧草封盖时急用。
冷季放牧要特别注意棚圈建设。棚圈要向阳、保暖、小气候环境好。牛只进棚圈前,要进行清扫、消毒、搞好防疫卫生。要种植供冷季补饲的草料,及早进行补饲。补饲原则是膘差的牛多补,冷天多补,暴风雪天全日补饲。暖季应给牛补饲食盐、钾盐和镁盐。可在棚圈、牧地设盐槽,供牛舔食。
3 异地育肥
为了提高牛肉的产量和质量,可以在精料供应方便的地方建设肉牛肥育场。将达到一定体重的放牧牛集中进行2~3个月的短期育肥。育肥前要按体重大小组群、驱虫、去势和去角。并按体重大小、日增重多少选择和配合日粮。每天饲喂2~3次,并采用先粗后精的饲喂顺序和少喂勤添的方法以提高牛的采食量以及对饲料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率,实现预期的增重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