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赛特肉用种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诊治

  • 科普文章
  • 2024年11月04日
  • 内蒙古乌兰察布盟某旗引进的多塞特肉用种羊,由于异地迁徙、环境差别等因素的刺激,对当地疾病表现出易感性。捻转血矛线虫病既是反刍牲畜毛圆线虫病的主要病原,又是一种对绵羊危害比较严重的传染性寄生虫病。另外,荷虫量的高低与很多因素有关,如宿主免疫力、畜种、温度、驱虫时间、饲养管理措施等。如何才能有效地降低宿主体内的寄生虫数量,减少疾病的发生,笔者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1病原

多赛特肉用种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诊治

内蒙古乌兰察布盟某旗引进的多塞特肉用种羊,由于异地迁徙、环境差别等因素的刺激,对当地疾病表现出易感性。捻转血矛线虫病既是反刍牲畜毛圆线虫病的主要病原,又是一种对绵羊危害比较严重的传染性寄生虫病。另外,荷虫量的高低与很多因素有关,如宿主免疫力、畜种、温度、驱虫时间、饲养管理措施等。如何才能有效地降低宿主体内的寄生虫数量,减少疾病的发生,笔者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1病原

寄生于反刍牲畜消化道的圆线虫毛圆科(Trichostongylidae)、毛线科(Trichonematidae)和圆线科(StrongylMae)的许多种线虫,分布遍及全国各地,引起反刍牲畜消化道圆线虫病,给畜牧业带来巨大损失。

寄生于反刍牲畜第4胃和小肠的毛圆科线虫,以血矛属的捻转血矛线虫致病力最强。

捻转血矛线虫(Hameonchus)是血矛属线虫,主要寄生于牛、羊、骆驼及其他反刍牲畜的真胃内,偶尔也见于小肠。虫体呈毛发状,因吸血而显现出淡红色,浸渍标本则呈淡,颈乳突显著,呈锥形,伸向后侧方。头端尖细,口囊小,内有一个矛形齿。雄虫长15~19mm,交合伞发达,背肋呈倒Y字形。雌虫长27~30mm,生殖器官呈白色,吸饱血的消化器官呈红色,白色的生殖器官环绕于红色含血的肠道周围,形成红白线条相间的外观,似“麻花状”,故称捻转血矛线虫,亦称捻转胃虫。雌虫位于虫体后半部,有一显著的瓣状盖。虫卵呈椭圆形,大小为75~95×40~50μm。卵壳薄,光滑,稍带,新排出的虫卵含16~32个胚细胞。一个雌虫每天产卵5000~10000个,虫卵在0℃时不发育,7.2℃只有极少数可发育到孵化前期,低于5℃虫卵在4~6天内死亡。感染前期的幼虫,在40℃以上时迅速死亡。但在冰冻下可生存很长时间。感染性幼虫带有鞘膜,在干燥的环境中,可借休眠状态生存一年半。

2流行病学

捻转血矛线虫的虫卵主要在牧场上发育,其所需要的外界条件主要是温度、湿度和氧气。

羊对捻转血矛线虫有“自愈”(Self-cure)现象,一些老龄羊对寄生虫能产生较强的免疫反应,并将虫体排出体外,但大部分寄生虫可逃避宿主的免疫监视,使宿主缺乏抗寄生虫的免疫力,致使大量虫体寄生于体内。在10~12月,绵羊可感染大量的第3期幼虫,这些幼虫进入绵羊体内后,以低生活力方式寄生在宿主中。春季来临后,虫体恢复发育,4~6月形成成虫和虫卵(春季)。7~8月间,大量成虫被排出,第1个发育周期结束。一般来说,羊胃肠道线虫群体的春季是被自愈消除的。

捻转血矛线虫宿主的感染主要在温暖季节,早晚阳光较弱和阴天的情况下,在草地上放牧时发生,但也可由饮水感染。在牧场上,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能影响虫卵和幼虫的发育,影响感染性幼虫的活动和生存期,自然也就影响终末宿主的感染数量和绵羊胃肠道线虫数量的季节动态。在温暖季节,日间光线强弱变化明显时,幼虫每日的活动量也较大,其寿命不超过3个月。

乌兰察布盟某旗由国外引进的多塞特肉羊因不适应牧区的放牧饲养条件,外加异地迁徙、环境差别等因素的刺激,对当地疾病表现出易感性,膘情比当地蒙古羊差。因此,对捻转血矛线虫的感染程度、病情及死亡数比当地蒙古羊更为严重。

3致病作用

该病最重要的特征是贫血、衰弱和消瘦。大量的虫体寄生在羊真胃内,以头端刺入胃黏膜,引起黏膜的严重损伤,致使羊真胃发生胃炎病变。虫体分泌的毒素被宿主吸收后,扰乱正常的新陈代谢,防碍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造成贫血和营养不良。由于宿主失血和血液再生能力被破坏,代谢紊乱,所以引起一系列的症状。贫血引起的循环失调和营养障碍可能导致肝脏中心静脉周围的坏死和肝细胞脂肪变性,有时伴发铁的缺乏。

4临床症状

病羊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不振、被毛粗乱、腹泻。急性病例表现为高度贫血、黏膜苍白、突然死亡。慢性病例表现为日渐消瘦、精神萎顿、贫血、下颌间和胸下部水肿、体重减轻、育肥不良等症。幼羊生长受阻,食欲减退,被毛粗乱,放牧时离群落后,严重者卧地不起,随体内寄生虫数量的增加及病情发展,病羊眼结膜苍白,高度贫血和极度衰弱,个别下痢,甚至卧地不起。最后因极度贫血、衰弱而死亡。病程长达7~8个月或1年以上。

5病理变化

主要病变为血液稀薄如水,全身淋巴结苍白、水肿,尤其是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数倍;内脏各器官颜色变淡,肺脏苍白呈海绵状;肝脏呈淡,胆汁稀薄,呈淡;胸腔、心包积水,心肌变软;肠壁变薄,肠内空虚;前3个胃内积满食物,胃黏膜坏死、脱落;第4胃内空虚,黏膜大量脱落,胃壁发炎、溃疡,寄生大量淡红色、线头状寄生虫。

6诊断

根据该病的地方流行情况、虫卵检查、发病症状及剖检结果作综合判断。

虫卵检查用漂浮法进行虫卵计数,虫卵较多(每克粪便含虫卵100个以上),结合该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病理剖检,即可作出判断。

临床上可根据病羊贫血、消瘦、下颌间水肿、精神不振、食欲减退、被毛枯干无光泽和眼结膜苍白等症状判断。剖检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以剖检羊的真胃内有捻转血矛线虫为依据。

7治疗

对于多赛特肉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定期预防和治疗,可采取以下几种高效,而且副作用较小的药物:

7.1丙硫苯脒唑:按每千克体重8~15mg量直接投服,或配成混悬液灌服,也可混料一次喂服。

7.2盐酸左旋脒唑:按每千克体重10mg量溶水灌服、混料喂服或饮水投服,也可用5%的注射液皮下或肌肉注射。

7.3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按每千克体重2mg量内服或每千克体重0.2mg量肌肉注射,也可间隔7天再注射1次。

7.4中药治疗:鹤虱、石榴皮各7.5g,使君子、陈皮各3g,贯仲9g,共为细末,加油50g为药引,煎汤后冲入雷丸4.5g灌服。

7.5辅以对症疗法:补饲富含蛋白质、矿物质(尤其是铁)的精料。

8预防措施

由于多赛特肉羊捻转血矛线虫病普遍流行,危害严重,因而须实行综合性防治措施。从流行病学入手,充分了解该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8.1改自由放牧为划片轮牧

自由放牧不但能加重草场的污染,造成各种疫病流行,而且还会因植被被过度啃食,造成土层裸露和沙化。只有改变传统的饲养方式,实施划片轮牧的饲养方式,才能有效地控制疫病流行,提高养殖效益。

8.2实行科学放牧,注意饮水卫生

夏秋季节避免在低湿草地放牧,以减少感染机会。禁止让羊饮服低洼地的积水和死水,建立固定的清洁饮水地点,每天充足供饮干净的井水和流水。

8.3加强粪便处理

及时清扫羊圈内的粪便,将粪便集中堆积在适当地点,并进行生物处理,以消灭虫卵及幼虫。

8.4有计划地驱虫

根据当地寄生虫病流行情况,在秋末驱除羊体内寄生虫,则能在冬季牧草量与质均差的时候使羊免受寄生虫的侵害,有利于羊顺利越冬。同时也能使牧场自然净化,避免出现次年4月感染高峰和随之而来的羊体内成虫寄生量的高峰。预防6、7月份感染高峰也是必要的,因为这样可以避免7~9月份成虫寄生量高峰的出现。如于次年4月起采用长效驱虫药预防再感染,就能获得良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