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储备的库存大潮终于迎来了翻身之日
在纤维作物资讯的领域,储备棉去库存取得了一项重大实效。这一成果是产业宏观调控政策理念和机制创新的有效实践。国家有关部门深入贯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作用和让政府更好发挥作用的精神,积极转变宏观调控思维,在建立市场化去库存机制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和创新。
首先,我们采取了国内外市场联动的轮出底价形成机制,这是一种全新尝试,让国际市场也参与到了中国棉花价格的调节之中。其次,我们明确不对称轮换机制,这意味着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棉花供应策略。此外,我们还建立了常态化轮出决策机制,以稳定市场预期,为企业提供更加可靠的用棉计划。
这些政策理念和机制的创新,为储备棉去库存取得的一系列成效奠定了决定性作用。国家储备棉去库存工作是落实中央有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部署和实施棉花市场宏观调控的重要举措。中国纤维检验局和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作为政策执行部门,始终以高度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攻坚克难,保障了储备棉去库存工作顺利推进。
随着储备棉去库存向纵深推进,它有效地弥补了国内棉花产需缺口,并且保障了纺织用棉供应。在2016年,通过减少国有仓储中的高价股,使得265万吨宝贵资源被释放到生产环节,而这一数字在2017年上升至322万吨。这不仅有效缩小国内外枫叶差距,从2000元/吨以上降至600元/吨左右,而且为我国纺织企业赢得宝贵时间与空间,从而促进技术创新及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