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河湖边畔生态农业的翅膀轻抚着沙海田园综合体以诗意般的姿态崛起

  • 科普文章
  • 2025年04月04日
  • 新疆和田地区,稻香村的故事书写在喀拉喀什河畔的大漠南缘。这里,水稻不仅与沙漠共存,还在高端大米市场中闪耀着光芒。 一开始,这里是零散土地,优质水稻品种无人识别,产量也难以提升。赵小锋说:“我们像是抱着黄金吃穷饭。”但随着乡村振兴政策的深入,当地土地整合加速,一块块“巴掌地”变成了“大条田”,高标准农田迅速展现出成果。水稻产量从300多公斤增长到600公斤,“金线米”品牌也走进了高端市场。

新疆河湖边畔生态农业的翅膀轻抚着沙海田园综合体以诗意般的姿态崛起

新疆和田地区,稻香村的故事书写在喀拉喀什河畔的大漠南缘。这里,水稻不仅与沙漠共存,还在高端大米市场中闪耀着光芒。

一开始,这里是零散土地,优质水稻品种无人识别,产量也难以提升。赵小锋说:“我们像是抱着黄金吃穷饭。”但随着乡村振兴政策的深入,当地土地整合加速,一块块“巴掌地”变成了“大条田”,高标准农田迅速展现出成果。水稻产量从300多公斤增长到600公斤,“金线米”品牌也走进了高端市场。

土地整合带来了流转经营、机械耕作的便利,同时节省了水资源提高了产量,更重要的是,可以统一规划景观。张化杰说:“现在,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2021年,在北京援疆资金支持下,当地民居改造和农田水利设施改造全面启动。这次改造不仅美化了环境,也为发展旅游业打下坚实基础。“我们的村子现在特别漂亮,住着舒服,”肉孜买买提·奴尔买买提说,“外面的人也喜欢来。”

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营生,从民宿到干果生意,再到养鸽子,每个人都找到了一份工作。“邻居是古法榨油,”他告诉记者,“旁边还有养鸽子的。”这座村庄通过开发旅游间接带动就业1000人。

近年来,当地物质条件不断改善,与此同时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我们每周都会举办三四次文娱活动。”赵小锋说。

随着旅游发展繁荣,当地与外界交流日渐密切,现在很多当地居民愿意走出家门去周边工厂务工,有学生甚至考上了首都师范大学,这成为人们传颂的话题。

行走在南疆大地,我们看到了美丽风光,不论是山还是海,都融入了一片片绿洲河谷中的生机勃勃。当电力、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大漠小村正逐步融入现代社会。(记者苟立锋 张大鑫)

责任编辑:张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