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动态植保所将召开2024年水稻精减用药技术现场观摩与评价会能否共襄盛举

  • 科普文章
  • 2025年04月04日
  • 为了持续推进农药的高效使用和减量,提升水稻病虫害防治水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以及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8月24日,在中国植物保护研究所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农药靶向传输释放调控与协同控害技术创新与应用”管理办公室的共同主办下,以及江苏省农科院承办的情况下,在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三水街道井贤农场举办了名为“2024年水稻精减用药技术现场观摩与评价会”。此次会议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和行业领导人的参与

科普动态植保所将召开2024年水稻精减用药技术现场观摩与评价会能否共襄盛举

为了持续推进农药的高效使用和减量,提升水稻病虫害防治水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以及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8月24日,在中国植物保护研究所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农药靶向传输释放调控与协同控害技术创新与应用”管理办公室的共同主办下,以及江苏省农科院承办的情况下,在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三水街道井贤农场举办了名为“2024年水稻精减用药技术现场观摩与评价会”。此次会议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和行业领导人的参与,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宋宝安、柏连阳,以及种植业司二级巡视员王建强等人。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魏启文、防治处处长郭永旺,农药检定所副所长刘学、药效评审处处长林荣华,以及江苏省植保植检站站长田子华等人也出席了会议。此外,还有植保所副所长刘文德、杨青研究员,江苏省农科院院长易中懿、刘贤金研究员,以及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副校长周小毛东北农业大学向文胜教授南京农业大学植保学院强胜、高聪芬教授华中农业大学万虎教授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徐健研究员镇江市农科院束兆林研究员都对项目试验示范进行了指导。

在田间观摩室内汇报及质询环节,专家们一致认为,以智能化平台为支撑的专业化服务技术相比常规防控方法,可以显著减少大田用药次数,全程用药量可降低30%以上,并且可以节约至少30元亩成本,同时还具有明显增产潜力。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措施不仅能够提高病虫害控制效果,而且还能有效地促进我国 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

会上,与会专家指出,“前防、中控、后保”的综合性策略符合“预防为主”原则,并且能够满足不同区域和品种需求。通过优化种子处理技术来实现源头控制,再加上绿色防治手段来抑制病虫发生基数,最终利用增效助剂来提高沉积率,从而实现“减施增效”。

最后,对于未来工作展望,与会专家建议进一步完善各种配方以适应不同条件;探索非靶标生物对种子处理影响;并加强实时监测系统建设,以便更好地掌握疾病及害虫动态,为实施智能化平台提供数据支持。此次盛大的活动不仅深入剖析了全生育期疫情管理,更是对国家粮食稳定供应政策的一项重要支持,也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一大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