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台江民法典案例分析脱贫路上与菌同行
在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施洞镇平兆村,十月的金秋时分,一片忙碌的景象呈现在食用菌种植基地。工人们忙碌着各自的工作,有人正在给菌棒脱袋,有人打扫基地卫生,还有人整理摆放菌棒,每个人都专注于手中的任务,没有一刻可以放松。
“种下香菇,就有了脱贫的希望。”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派驻平兆村的冉林说,“精准扶贫就像不断前行,不断往前走,才能不掉队在脱贫攻坚的路上。”
2018年,基于食用菌“短、平、快”的发展特点,平兆村决定将其作为扶贫重要产业,并成立了村集体经济公司和食用菌种植合作社。通过争取扶贫资金来发展食用菌种植以及建立食用菌种植基地,并邀请农业技术专家将技术送到农户家门口,以此实现对全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利益联结全覆盖。
为了让平兆村能够脱离贫困,全力以赴地推进产业发展,同时也不能忘记“扶贫先扶智”的帮扶职责。在过去,由于思想落后和生活环境脏乱差,这里曾是农民们生活的地方。但随着贵州省局驻村工作队员的大量基础调研,以及宣传党的扶贫政策和移风易俗文明新风,这里的环境得到了改善,从而提升了群众的心情和幸福感。
随着规范整洁的生活环境逐渐形成,居民们也开始从事各种项目,如食用菌种植、大棚蔬菜等,使得2020年6月份,当地实现了5.9万元的人民币收入,为老百姓带来了更多财富。
从“找不到路”到“我要找到”,从被动接受帮助到主动致富梦想开辟,一条八方协作共奔小康之路,在这里展开。这段旅程已经改变了这个地区,从未有过变化的一天,而今后的道路无论多么艰难险阻,都能凝聚全体力量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