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期中国科技会堂论坛宛如一座桥梁将农业学术交流的智慧与粮食安全的重托巧妙地连接在一起聚焦种业资源为

  • 科普文章
  • 2025年04月04日
  • 3月27日,第七期中国科技会堂论坛在北京召开,这场盛事以“种业资源与粮食安全”为主题,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共襄盛举。万建民院士作为主讲嘉宾,与黄季焜、刘录祥、赵久然等互动嘉宾一同探讨了我国种业的现状与挑战,以及如何加速种业发展的策略。怀进鹏院士代表主办方向主讲嘉宾颁发荣誉证书,而束为和宋军则代表党组出席论坛。此外,来自中央和国家机关以及省部级领导干部的近百位嘉宾也参加了这次重要活动。

第七期中国科技会堂论坛宛如一座桥梁将农业学术交流的智慧与粮食安全的重托巧妙地连接在一起聚焦种业资源为

3月27日,第七期中国科技会堂论坛在北京召开,这场盛事以“种业资源与粮食安全”为主题,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共襄盛举。万建民院士作为主讲嘉宾,与黄季焜、刘录祥、赵久然等互动嘉宾一同探讨了我国种业的现状与挑战,以及如何加速种业发展的策略。怀进鹏院士代表主办方向主讲嘉宾颁发荣誉证书,而束为和宋军则代表党组出席论坛。此外,来自中央和国家机关以及省部级领导干部的近百位嘉宾也参加了这次重要活动。

农业种质资源不仅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供应的关键,也是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现代化种植业发展的基础。在2021年,就已经提出了加强种质保护利用、优良品种选育推广以及开展农业核心技术攻关的一系列要求。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在这些方面取得实效。

万建民院士指出,种业正如工业中的芯片一样,对于确保粮食供应至关重要。自从党的以来,我国在这一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如今农作物良种覆盖率高达96%,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总体上,我们可以说我国农业用种安全基本可控。但面对挑战,比如原创生物研究不足、前沿技术创新短板明显、新品培育不够深入,以及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技术与生物育種技術融合需求巨大,我们必须采取行动。

万建民院士建议,从设计重大科技项目到构建现代化创新体系,再到增加资金投入和知识产权保护,都需注重科技自立自强,以此打赢“打好種業翻身仗”的战斗。这次论坛不仅提供了一场交流平台,让顶尖科学家与党政领导干部紧密对话,还为提升科学素养提供了一条权威渠道,为决策提供战略咨询,是一个有影响力的科普平台。本次活动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组织,由中国科协培训中心承办,并得到中国作物学会及新华网的大力支持。

来源:新华网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