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病的流行与防治
张忠旭 (河北省承德县农牧局,河北承德067400) 摘要:近几年,全国范围内的养牛业发展迅速,随之而来的就是牛场发生的疾病增多,防治不及时或者措施不当会给饲养者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所以,饲养者应该了解牛病的流行情况,从而掌握正确的防治方法,避免牛场产生损失。 养殖业在我国最近几年有了快速的发展,养牛场的增加是随着人们对牛肉的需求增加而增长,该事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疾病问题。养殖业要想获得经济效益,必须要先处理好牛的疫病问题,控制牛的疫病影响。合理的进行养牛是我国养牛业能够获得经济效益的主要方式。 1流行特点 当前牛常发的疫病有口蹄疫、轮状病毒感染、冠状病毒感染、恶性卡他热、牛流行热、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布氏杆菌病和副结核病等呈世界性分布,各国发生程度不同。同时流行新的病毒性传染病,如牛玻纳病、心水病、中山病、赤羽病、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茨城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等。其中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和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已成为危害我国养牛业的重要疫病。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具有腹泻、急慢性黏膜病,持续染、免疫耐受等临床特征,是引起我国牛发生腹泻、流涎和口腔溃疡的重要疫病之一。牛传染性鼻气管炎临床上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妊娠母牛引起流产和死胎,2~4月龄犊牛引发脑炎,母牛生殖道黏膜坏死等多种病症。 当前,一些常见的牛源性的人畜共患病,如布氏杆菌病结核病、炭疽、弯曲杆菌性腹泻、沙门氏菌病、钩端螺旋体病等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和食品安全。从研究中可以发现,我国是全球结核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约有13%的病原菌是从牛分枝杆菌中来的,人畜交叉感染也是我国结核病比较流行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布鲁氏杆菌病的发病率比较高,有些易感牛群超过了60%,所以布鲁氏杆菌对牛群以及社会环境安全的危害性是非常大的。 现在的养牛场,在生产环节有很多混合感染和多重感染病例,这个问题比较广泛。其中犊牛腹泻、子宫内膜炎和乳房炎是典型代表,引起犊牛腹泻的常见病原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轮状病毒和冠状病毒等;引起乳房炎和子宫内膜炎的病原更多,有细菌、真菌、病毒等,较常见的有27种,其中细菌14种,支原体2种,真菌和病毒7种。发生疾病的时候,一般都会有超过2种病原作用,在几种病原感染中,会出现病毒和病毒混合感染、细菌和细菌混合感染等情况,还有使用了药物治疗后产生的耐药性,耐药菌株增加,所以很多的菌株都具有多重耐药性,增加了诊断和治疗的难度,预防也比较困难,犊牛腹泻、子宫内膜炎等疾病的发病率一直都非常高,这是世界上牛养殖业的一个难题。 2.防治措施 牛病应该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防病重于治病。现在的兽医研究中有较多的分支,有基础兽医学、临床兽医学、预防兽医学。要成为合格的兽医,除了能够懂得临床治疗方法之外,还要能够掌握其他分支的知识和技能,有经验的兽医既能够给动物治病,还懂得如何预防疾病的发生,用兽医知识来预防疫病。通过合理的疫病防控,能够降低养殖场受到的损伤,提升其经济效益。为了养牛场的健康以及疫病防控工作,应该要积极的进行预防。 传染疾病对养牛产业带来的危害性较大,降低了其发展速度,一只病牛可能会波及整个养牛场,带来无法挽回的损伤,切断传染病原是在进行传染疾病治疗和预防中非常重要的步骤。对家畜传染病基本知识进行学习,深入的了解,能够把握好传染病的关键点,比如传染源、传染渠道等,在了解之后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切断传染源,提升被传染群体的抵抗能力,这样可以高效的进行预防。 养殖场的管理能够让牛病的预防获得保障,管理工作包括了场地的选择、设施的设置等工作,牛在其生长环境中,会因为环境问题而影响其健康问题,所以环境是做好传染预防的首要关卡,大多数的疾病都会因为环境问题而产生,管理好环境才能够阻止疾病的产生。牛舍的温度一般都是8~20℃,根据季节气候的不同来进行调整,保持通风透气,增加空气对流,能够让环境的空气更加清新,避免了细菌疫病的聚集,清理粪便和消毒,做好驱虫,定期进行疫苗防疫。 饲养牛群的时候,应该要保持其摄入营养的均衡性,增加一些能够提升抵抗能力的饲料,引入牛只的时候,必须要进行严格的检疫,避免外来疫病的传人,疫苗在防疫过程中非常重要,疫苗的选择、使用也要非常注意,否则会适得其反,让养殖场承受经济损失。 犊牛对疾病的抵御能力非常差,为了减少犊牛的发病几率,需要保持母牛的乳房清洁,发生犊牛腹泻的时候,立即使用药物治疗,做好平时的防护工作,预防腹泻。 现代养殖产业对细节的要求比较高,各个环节都要注意,否则一旦发生了疫病,就会造成大范围的扩散,给养殖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兽医专业人员要利用自己的知识来进行疫病的防治,积极的进行防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