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再升中草药种植前景与无公害栽培技术的双重奏鸣
甘草,北方的地道中药材,以其独特的补脾、益气、润肺止咳等功能,在近年来市场需求稳步上升。它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30至80厘米,有着红棕色的主根和白色短毛与刺毛状腺体覆盖的茎部,以及淡紫色蝶形花冠和扁平镰刀状荚果。
甘草原产于干旱或半干旱的荒漠地带,因此具有抗寒、耐热、耐旱而不喜欢湿润以及对光照有要求的特性。此外,它特别偏好钙质土壤。甘草种子具有硬实性,其硬实率通常在70%到90%之间,并且能够在5至20摄氏度的变温条件下发芽良好。这种种子可以保持一至两年的存活时间,一般在50%以上发芽。一旦播下,这些小苗会逐渐长大,最终形成可采挖的根茎。
栽培甘草主要依靠选地整地进行。在选择栽培地点时,应注意土层深厚且地下水位较低的情况。这类似于沙壤土,可以通过翻耕30厘米左右即可完成。目前,大部分甘草采用平作方式,而极少数则使用高床形式。此外,还需要考虑灌溉问题,为了排水和灌溉效率,可将土地整理成小型畦坎,并施入基肥。在秋季翻耕是最佳选择,而春季翻耕则必须确保保持土壤湿润以防止蒸发。
繁殖方法包括种子繁殖和根茎繁殖。对于种子繁殖而言,播前需将种子浸泡在50摄氏度的温水中2至3小时,然后用碎玻璃粉末与之混合研磨,或使用浓硫酸(浓硫酸:水=1:1.5)浸泡约1小时。此后,将这些处理过后的种子均匀撒入浅沟内,然后覆盖泥土。如果采用穴播法,每个穴中放置3至5粒种子,每亩所需用量为2至3千克。而对于根茎繁殖,则是在春秋季节挖出适当长度的小段含芽部分并埋入20厘米深的地面中。
田间管理方面,对于不同类型和盐碱度不同的土壤要有相应策略。在沙质无盐碱或微盐碱土壤中,可直接灌水;而粘重或盐碱较重的地块,则需要先行灌溃抢墒然后再播種,但之后不宜再次灌溉,以免造成土壤板结及盐分积累的问题。一旦植株长成,不必频繁喷水,因为这可能导致病虫害发生。
除此之外,还需关注病虫害控制。当锈病初期爆发时,可喷洒敌锈钠400倍液;褐斑病初期则应用波尔多液或者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1500倍~2000倍液;白粉病则使用波美度石硫合剂或40%多菌灵硫磺胶悬剂600倍液来防治。但是,在采收前7天到10天内不得使用任何农药,而且整个生长周期内严禁使用高毒农药。
到了秋季9月底到10月初,当地面植株枯萎时,即可进行采收。不仅要确保挖出的甘草根部完整,没有损伤,也不能用清水洗净,只能轻轻去除表面的泥垢,使其自然风干后再分割出主根与侧根,并剔除所有杂物最后晾晒直至完全干燥制备成品。
最后,与留下的新一代相关的是储藏技术。在待荚果完全干燥并颜色加深后采摘,同时打下并清洗掉杂质,让它们自然风通散气以便保存。此外,对于利用切割后的含芽部分进行栽培的人们来说,每段应该至少包含一个节点,用30厘米宽×5厘米深的小沟排列每个节点,每隔一定距离铺设新的填料压紧以保证充足透气情况供新生命开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