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奶牛生产管理技术要点数据驱动的牛羊科学饲养方法
随着春季气温的逐渐上升,奶牛的饮食需求也会增加,这是确保全年高产的关键时期。然而,春天的昼夜温差较大,对奶牛造成了应激反应,从而引发疾病,因此在这个时候加强奶牛的春季管理至关重要。
一、饲养饲料
在春季,奶牛产奶量迅速增长,因此需要及时调整饲料配方,以增加高质量蛋白质如豆粕和提高日粮赖氨酸含量,同时适当减少能量饲料比重。每次日粮配合至少包含3种原料,其中主导原料为优质干草,如苜蓿、燕麦草和冬牧70黑麦草,并多喂玉米青贮,以及绿色多汁素材如胡萝卜。此外,由于储存时间长,一定要注意检查并去除霉变的草料,因为霉变草料可能导致中毒,因此必须严格控制使用。
二、饮水
在此期间,应特别注意饮水温度,以确保成母牛12℃-14℃、产乳母 cows15℃-16℃以及犊子37℃-38°C。由于气候变化频繁,要持续保持水槽加热直到气温稳定上升。一旦条件允许,可以对饮用水进行高温消毒冷却至12℃-14℃。充足且清洁可用的饮用水对于维持良好的产乳状态至关重要。
三、配种
为了避免7月到8月份受胎率低下,而不希望7月到11月间有新犊出生,所以一年主要集中在12月到来年的6月进行配种工作。在这段时间内,要高度重视观察发情周期,并采取有效措施以提高受胎率。
四、运动
由于暖化后,大部分时间内奶牛倾向于吃得很多但不愿意活动,每天应该安排额外2-3小时运动时间,将其带到背风朝阳处晒太阳,以促进血液循环杀死体表寄生虫,加快消化过程并提高抵抗力增强产乳能力。
五、管理方面
首先是保温工作,荷斯坦品种最适宜温度为0°~20°C,在这一阶段尽量保持5°C以上;其次是通风换气,保证良好的空气流通;第三是清理运动场地,不仅要清除结冰便溏,还需进行堆肥或其他处理方式以改善运动环境和蹄部健康;第四是在周末全面消毒所有区域,并增加针对设施(如喂食通道等)的消毒次数,用新鲜药剂替换老旧物资;第五是在整个群体中执行一次蹄部检查与修剪工作,为及时发现问题做好准备解决方案保护肢体健康。
六、疾病防治
作为疫苗注射的一个关键点,一般来说口蹄疫需要两三次注射,而春季正值第二轮或第三轮接种之际。此外,还需要监测布氏杆菌感染和结核病等常见疾病。而皮肤容易受到蚧螨和虱子的侵扰,以及肠道易患寄生虫感染,都需要及时处理以达到双驱效果,但需注意断奶前后的禁忌规则。在给予驱虫药物时需考虑休药期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