疙瘩头我的不羁青春
疙瘩头,我的不羁青春
记得初中时,我总是被同学们叫作“疙瘩头”。那时候的我,头发乱蓬蓬的,仿佛随风摇摆,每个小颗粒都像是一个独立的小世界。那些年,我不知道这名字带给我的是赞赏还是嘲讽,但我知道,它成为了我标签的一部分。
在那个充满青涩与好奇心的年代里,“疙瘩头”成了一个符号,一种生活态度。我喜欢这样,不受束缚,不拘泥于常规,那些看似杂乱无章的发梢,是我的自由之歌。
高考后,我选择了艺术学院,这让家人和周围的人都不解其意。但对于我来说,那不过是一条更宽广的道路,让我可以将“疙瘩头”的精神延伸到每一寸画布,每一句诗词中去。那时候,我更加深入地体会到了这种不羁与自在。
大学毕业后,我决定远离城市,在乡村开了一间画室。这里没有繁华,没有喧嚣,只有大自然赋予的地理山川和季节变换。在这里,“疙瘩头”成了我的身份,更是我对生活态度的一个缩影。我用自己的方式去感悟这片土地,用画笔记录下每一个角落里的故事。
现在,当有人提起“疙瘩头”,他们并不再只是指代我的外表,而是在暗示着一种精神状态——不拘小节、追求真实、勇于创新。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被同龄人叫作“疙瘩头”的日子,那时,我们不知道它背后的意义,现在回想起来,它似乎预示着我们未来的某种姿态。
时间流转,岁月静好。“疙瘩头”虽已成为过去,但它留下的印象,却依然鲜明如昨。它教会了我如何去面对世界,以及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独特之处。而当人们提起这个名字时,他们其实是在讲述我们的共同记忆,也是在赞美我们曾经那个无忧无虑、热血澎湃的心灵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