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防治甘蓝菜与马铃薯黑痣病的综合技术
一、病害症状
马铃薯黑痣病,又称立枯丝核菌病或黑色粗皮病,常见于重茬种植区,其严重程度使得产量下降约15%,甚至导致全株死亡,对品质和产量产生重大影响。该病主要侵染幼芽、茎基部及匍匐茎,表现为腐烂的幼芽缺苗、褐色凹陷斑的茎基部以及气生薯等症状。
二、综合防治技术
选择健康种薯:确保种植使用无病毒的种子,以减少疾病风险。
地块选址:优先选择高地势且排水良好的土地,并避免与其他植物共耕,以减少传播途径。
芽长促进:在出窖前进行催芽处理,让萌动后每隔两三天翻转一次,使芽长不超过0.5厘米的绿色短壮芽即可播种。
切块操作:切割时切刀需浸泡于含有高锰酸钾溶液中,每次切换新刀片以防传播。
适期晚播:建议在5月20日左右进行播种,以缩短出苗时间并降低幼苗被感染的几率。
有机肥施用:增加土壤有机物质含量,可以通过每亩施加2000-3000公斤有机肥来提升作物抗性能力,并加强生长期间的灌溉管理。
种薯处理:在播种前将满穗(噻呋酰胺)与水混合后拌入泥土中,使用20毫升药剂对150公斤土壤进行处理以预防发育中的根系感染。
草药沟施:在播种时,将25%阿米西达悬浮剂40-60毫升或甲基立枯磷40-60毫升稀释成30公斤水喷洒于行间,为地下部分提供保护作用,有效控制潜伏期内可能发生的问题。
田间药剂治疗: 在观察到叶片出现黄化或其他异常情况时,如发现地下茎上出现褐色斑点,可迅速喷洒甲基立枯磷60毫升+30公斤水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