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专家学者支招儿河南小麦春管

  • 科研进展
  • 2025年04月09日
  • 河南省是我国粮食主产区,小麦常年播种面积约8500万亩,总产量3800万吨,位列全国第一。当前,正值河南省小麦春季管理的关键时期,2025年 3月6日,由河南省与中国中原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中国作物科学研究所和中国作物学会小麦专业委员会协办的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春季管理暨现场观摩研讨会在河南省新乡市召开。 会上,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小麦专家指导组和防灾减灾专家指导组顾问郭天财指出

光明日报专家学者支招儿河南小麦春管

河南省是我国粮食主产区,小麦常年播种面积约8500万亩,总产量3800万吨,位列全国第一。当前,正值河南省小麦春季管理的关键时期,2025年 3月6日,由河南省与中国中原研究中心联合主办、中国作物科学研究所和中国作物学会小麦专业委员会协办的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春季管理暨现场观摩研讨会在河南省新乡市召开。 会上,河南农业大学教授、小麦专家指导组和防灾减灾专家指导组顾问郭天财指出,今年小麦生产形势总体较好,整地播种基础扎实,出苗质量高,越冬苗情良好,春节前后的寒潮雨雪天气有效缓解了旱情,抑制了旺长,有利于麦苗稳健生长。然而,也存在冬前旺长苗比例高、麦苗带绿越冬比例小、春季冻害和后期倒伏早衰风险大等问题。针对今年小麦苗情、土壤墒情、病虫草情和气候变化特点,春季麦田管理应以控旺长、防冻害、防干旱、防病虫草为重点,同时促进苗情转化升级、分蘖成穗和穗花发育。具体措施包括早春以控旺抗旱防冻防倒、因苗分类进行肥水管理、主动预防“倒春寒”、精准防治病虫草害,确保麦苗稳健生长,培育健壮个体,构建合理群体结构,为丰产打下坚实基础。 会上,多位专家学者也一致表示,粮食作物产能提升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大面积单产水平,而大面积单产提升工程的实施,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法、良机是关键。而良田、良种、良法、良机的集成应用更需要进一步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条件建设,拓展基层农技人员的推广能力,在小麦播种,越冬、返青、抽穗、灌浆及收获等生产管理关键节点,在核心示范基地开展“田间课堂”等多种形式的交流、观摩和培训,用田间鲜活的示例,满足技术用户“眼见为实”的现实需求。 据了解,中国中原研究中心作为早期入驻中原农谷的国家级科研机构之一,集成中国的优势力量,从作物科学研究所、植物保护研究所等研究所引入了12支高水平科研团队,积极开展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推广工作。该中心承担了2024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试点任务,通过与河南省各级农技推广部门的联合,在河南省选取6个省级科研和推广单位,14个市级推广单位、24个县级农技推广单位,以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涉农业企业、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新型经营主体等作为新型农业科技示范主体,通过与河南各省级和县级农技推广系统有机结合,密切合作,构建了院地协同、三位一体的农技推广新模式,成效显著。通过选择科技意识较强,并有种植经验的大户开展技术培训、现场观摩和宣传,推动品种、栽培管理技术、药剂防控新产品、新型农机具等新成果应用,辐射带动周边农户,有效解决农技推广中缺乏技术和人才支撑的难题,体现了现代农技推广体系对持续强化小麦产业竞争力的科技支撑能力建设的贡献。 (单位: 中国中原研究中心、作物科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