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代什么是战国时期

  • 科研项目
  • 2024年10月27日
  •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战国时代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战国时代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章目录: 什么是战国时期? 请问中国的战国时代从何时算起,正确年份 战国时期是多少年至多少年 一、什么是战国时期? 公元前475年到前221年秦统一以前的中国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各国混战不休,故前人称之为战国。但前人也把春秋、战国合称东周,还有称战国为列国或六国者

战国时代什么是战国时期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战国时代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战国时代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文章目录:

  1. 什么是战国时期?
  2. 请问中国的战国时代从何时算起,正确年份
  3. 战国时期是多少年至多少年

一、什么是战国时期?

公元前475年到前221年秦统一以前的中国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各国混战不休,故前人称之为战国。但前人也把春秋、战国合称东周,还有称战国为列国或六国者。战国始于何年,过去有不同的划分法。《史记》的《六国表》定在周元王元年(前475),而《资治通鉴》则以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作为战国开端。前403年似失之稍晚,故现在已很少有人采用这一划分标准。

战国和春秋一样,全国仍处于割据状态,但趋势是通过兼并战争而逐步走向统一。春秋时全国共有一百多国,经过不断兼并,到战国初年,只剩下十几国。大国有秦、楚、韩、赵、魏、齐、燕七国,即有名的“战国七雄”。除七雄外,越在战国初也称雄一时,但不久即走向衰亡。小国有周、宋、卫、中山、鲁、滕、邹、费等,后来都先后被七国所吞并。与七雄相毗邻的还有不少少数民族,北面和西北有林胡、楼烦、东胡、匈奴、仪渠,南面有巴蜀和闽、越,至秦统一,已多与汉民族融合。

七国的疆域情况是:秦占有今陕西及甘肃之东南部,以后渐进到今四川、山西、河南。都城最初在雍(今陕西凤翔),最后迁咸阳。韩的国土是七国中最小者,今晋东南及豫中、豫西部都属韩地,都城在乎阳(今山西临汾),后迁郑(今河南新郑)。赵占有今山西的中部、北部以及河北中部和西北部,后拓地至今内蒙古南部的黄河两岸,都城在邯郸。魏占有今晋南及豫北和豫中偏东一带,都城在安邑(今山西夏县),后迁大梁(今河南开封)。齐占有今山东北部及河北东南的一部分,都城在临淄。楚占有今湖北、湖南、四川、安徽、江苏、浙江和山东的一部分,都城在郢(今湖北江陵),后迁于陈(今河南淮阳)、寿春(今安徽寿县)等地。燕占有今河北北部及辽西一带,后又占有今辽东和内蒙古、吉林的一部分,都城在蓟(今北京),其下都在今河北易县。

司马迁因当时缺乏完整的战国史专著,故《史记》只能根据保存在《战国策》《世本》等书中的原始材料写成有关战国史的纪传和世家。银雀山、马王堆、云梦等地所出土的竹简和帛书,以及各种器物上的铭记材料,都有许多重要的史料,可订正或补充《史记》等书。

二、请问中国的战国时代从何时算起,正确年份

战国

由于各诸侯国连年发生战争而得名.通常将公元前475年至秦始皇统一中国之间的时间称之为“战国”时代.

关于战国的起始时间,不外乎下列几种说法:

1.始于公元前475年或476年,即周元王元年,这是主流观点;

2.始于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司马光的划分,《资治通鉴》纪事始于此年;

3.始于公元前481年,吕祖谦《大事记》认为,《春秋》纪事终结于鲁哀公14年,故战国应始于斯年;

4.始于公元前468年,林春溥《战国纪年》认为,《左传》纪事终结于周贞王元年(前468年),故战国应始于斯年.

综合几种看法,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按传统的以某个帝王(天子)即位的时间作为朝代或时代的开始,关于周元王的前一个王周敬王在位时间,由于左传和史记有出入,故出现两种说法,郭沫若认为应该是前475年,故大部分教科书按照这种说法,而翦伯赞按照史记的算法是前476年,《辞海》支持这种观点.

第二类,按战国七雄实际形成的时间开始,公元前403年,韩赵魏瓜分晋国,并得到周天子的承认成为诸侯国.范文澜的中国通史持此观点.

第三类,以春秋来标志战国,也就是说春秋时代结束后,战国时代就开始了.这就牵扯到怎样定义春秋时代的问题,有人认为孔子《春秋》绝笔的鲁哀公14年(前481年)为春秋战国的分界,又有人认为应以左氏春秋的纪事终结年(前468年)作为战国的开始.

三、战国时期是多少年至多少年

战国时代(前5世纪~前221年),亦称战国时期,简称战国。

关于战国的起始年份,共有7种说法,一般有周敬王四十四年(前476)、周定王十六年(前453年)或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这三种说法为较多人接受。而战国时代结束于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统一中原。

后世史家划分东周前半为春秋时代及后半为战国时代,东周在周赧王五十九(前256年)已被秦国所灭亡,所以东周不完全包括战国时代。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混战不休,故后世称之为“战国”,“战国”一名取自于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

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年)徐州相王、四十六年(公元前323年)五国相王后各大诸侯纷纷僭越称王(吴、越、楚三国早在春秋时代已称王),周天子权威进一步受损。战国时代,、经济、文化、科技大规模变革,例如郡县制度、私田制、广泛应用铁器和贵族因变为平民传播知识。

各国为获取土地、财富、人口不断开展兼并战争,促使这个从春秋时期开始便战争不断之土地逐渐走向新时代,塑造了中央集权国家“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雏形。战国承春秋时代的乱世,启帝秦发端,中续百家争鸣,各国相继图强而举国变法,涌现了大量名将争锋和名士纵横捭阖之典故,为后世传诵。

扩展资料:

军事

由于战争频繁,各国都拥有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士兵来源于募兵或征兵。当时所说的“练卒”或“练士”,当是招募而来,并经过相当训练、具有较好装备的常备军。但遇大战时,也随时征发适龄男子服兵役。如秦赵长平之战,秦昭王亲赴河内,下令民身高七尺到六十三岁的男子都要开赴上党。

各国为了激励士兵奋勇作战,采用不同的奖赏办法,如齐国的技击之士,得敌首者可拿到赏金;魏国的武卒,其家属可以免役。秦国除用奖赏外,还用严刑相胁,这也是秦军战斗力很强的原因之一。

战国时王权很集中,故君主都把兵权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里,如军队的将帅都由君主任命。战国早期,军将常由相邦充任,以后则由其他为之。将帅非常设官,战事结束后即罢。在调动军队时,君主用虎符为信物。虎符为铜质、虎形,分左右两半,有子母口可以相合。

右符在王所,左符在将领之手。王若派人前往调动军队,就需带上右符,经过合符,军将才能听命而动。根据秦国“新郪符”的铭文,地方发兵超过五十人,就必须有王符。可见君主对军队的控制相当严格。

文学与思想

战国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这是中国思想、学术发展的黄金时期,史称“百家争鸣”。

1、李悝、吴起、商鞅、申不害、慎到、乐毅、韩非的法家在战国时期独步天下。

2、杨朱学派的为我、贵己,拔一毛以利天下不为也。

3、墨子(约前479年—前381年)的墨家主张兼爱、非攻。

4、张仪、公孙衍、苏秦和范雎等纵横家,以谋略游说天下。

5、孟子(前372年—前289年)的儒家主张守旧。

6、许行的农家主张君民并耕而食。

7、惠施、公孙龙、邓析子等名家主张辨别“名实同异”的逻辑。

8、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发展道家的无为而治。

9、邹衍(约前305年—前240年)的阴阳家提倡“五德终始说”。

10、兼取各家学说的杂家,以《吕氏春秋》的帝王学为代表,还有喜欢引用历史典故和寓言故事的小说家虞初、燕丹子,世称“九流十家”。

参考资料: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战国时代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战国时代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