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丁鱼

  • 科研项目
  • 2024年10月28日
  • 沙丁鱼 沙丁鱼 沙丁鱼(学名:Sardina pilchardus)是鲱科、沙丁鱼属鱼类。为细长的银色小鱼,体长15-30厘米,鳃盖骨上有显著放射状隆起线,背鳍短且仅有一条,无侧线,头部无鳞,体侧圆鳞大小不一。分布于北纬14-68度的海洋区域中。沙丁鱼为近海暖水性鱼类,一般不见于外海和大洋。沙丁鱼食用价值很高,整体营养价值高,被大量捕捞运用于食品加工领域。沙丁鱼也是全球重要的经济鱼类

沙丁鱼

沙丁鱼

沙丁鱼

沙丁鱼(学名:Sardina pilchardus)是鲱科、沙丁鱼属鱼类。为细长的银色小鱼,体长15-30厘米,鳃盖骨上有显著放射状隆起线,背鳍短且仅有一条,无侧线,头部无鳞,体侧圆鳞大小不一。分布于北纬14-68度的海洋区域中。沙丁鱼为近海暖水性鱼类,一般不见于外海和大洋。沙丁鱼食用价值很高,整体营养价值高,被大量捕捞运用于食品加工领域。沙丁鱼也是全球重要的经济鱼类,它们往往是远洋捕捞的重要产物。

形态特征

沙丁鱼为细长的银色小鱼,鳃盖骨上有显著放射状隆起线,背鳍短且仅有一条,无侧线,头部无鳞,体侧圆鳞大小不一;体长15-30厘米;体重85-175克。背鳍16-20个;臀鳍16-20个;下鳃耙44-68条;脊椎骨50-52节;体侧鳞约30枚。身体近圆柱形,腹部较圆(幼体腹部扁平)。鳃开口的后缘为平滑圆形(无肉质突起);具有3-5条明显的体纹,在盖下部向下辐射;下部鳃耙在第一鳃弓角处并未变短,下鳃耙在鳃弓弯曲处长度一致,不形成短鳃耙,上颌骨不伸达眼中央下方。靠近尾部的最后2条臀鳍线变大。

分布范围

1、地区 沙丁鱼分布于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比利时、保加利亚、佛得角、克罗地亚、塞浦路斯、丹麦、埃及、爱沙尼亚、法国、冈比亚、格鲁吉亚、德国、直布罗陀、希腊、冰岛、爱尔兰、以色列、意大利、拉脱维亚、黎巴嫩、利比亚、立陶宛、马耳他、毛里塔尼亚、摩纳哥、黑山、荷兰、挪威、波兰、葡萄牙(马德拉、亚速尔群岛、葡萄牙)、罗马尼亚、俄罗斯、塞内加尔、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西班牙(加那利群岛,西班牙)、瑞典、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突尼斯、土耳其、乌克兰、西撒哈拉。 2、地理 沙丁鱼分布于大西洋东北部,从冰岛(罕见)和北海向南至塞内加尔戈雷湾(Whitehead 1985)。在中大西洋东部,沙丁鱼出现在摩洛哥南部、马德拉岛、加那利群岛、佛得角外海,向南至26°N,但自1970年以来,它一直出现在毛里塔尼亚北部海岸(蒂米里斯角)的更南部,在南部远至塞内加尔戈雷湾(14°43N)都有捕获。在地中海也是非常常见和广泛分布的物种。

栽培技术

养殖期港内的水质、水温、水量等必须调节,适合沙丁鱼生长,调节港内水质是港养的主要管理工作。常换水可保持良好的水质,同时换入新鲜水可带入活的生物饵料和增加水的肥力。 港中磷酸盐的含量是决定水质肥瘦的主要条件之一。河水含有充足的磷酸盐类,在闭闸后,港内的含磷量逐日渐减,当下降到3毫克/升~4毫克/升以下,就要影响到游泳生物的生长,因此要适当放入部分河水。 施肥是增加港中磷、氮等物质使水质肥沃的措施,以发酵后的人畜肥堆积在港内浅水处或盛入篮筐投放沟边,经数天浮游生物即可大量繁殖,这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 在整个养殖期,港内水质保持清新、肥沃,pH7.6~8.5,比重1.008~1.010,溶氧量5毫克/升~7毫克/升,含氮量4毫克/升~5毫克/升,含磷量0.4毫克/升~0.8毫克/升,对鱼虾的生长是比较理想的。在4个多月养殖期间,正值雨季,必须注意防汛,提前做好修堤补埝,检修堤闸工作。

主要价值

1、经济价值 沙丁鱼具有生长快、繁殖力强的优点,且肉质鲜嫩,含脂肪高。各地都在研制加工鱼羔、鱼丸、鱼卷、鱼香肠等多种方便食品。还可用于提炼鱼油、制革、制皂和金属冶炼等;也可制作鱼粉作为饵料。 日本农林水产省自1988年春季推行“海洋革新”计划以来,从螃蟹的甲壳,乌贼、沙丁鱼、海扇的内脏和脂肪,以及鱼的精子、大头鱼的骨刺中提取了各种试剂、凝集剂、医药品、防腐剂和人工骨,有的已制成了商品。 2、食用价值 沙丁鱼中含有能防止心血管病的廿碳五烯酸,还含有核酸、牛磺酸及硒等多种营养成分,药用价值非常高。同时含有丰富的DHA,对心血管有帮助。另外,富含磷脂即OMEGA-3脂肪酸、蛋白质和钙。但由于此种鱼个体小,产量高产值低,保鲜加工困难大,多做成鱼粉原料或研制成鱼丸、鱼卷、鱼香肠等多种方便食品。 在沙丁鱼制品中,较为常见的是沙丁鱼罐头。由于高脂肪和蛋白质,新鲜沙丁鱼的口感十分细腻,但这也是不耐保存和运输的原因。其中富含的不饱和脂肪酸极易氧化变质,所以做成罐头是一个理想的长时间保存方式。另外腌制后的鱼骨能够直接被食用,同时鱼骨还能提供充足的钙质,在获得独特风味的同时也能够为补充营养。净重120克的罐头,其中的鱼肉和骨头就足以提供半天所需的钙质摄入量。这些罐头通常用整条沙丁鱼和番茄酱做成,也有油浸沙丁鱼罐头,是采用橄榄油或菜油制成。

生长习性

1、节律行为 沙丁鱼属集群性洄游鱼类,通常白天深度位于25-100米,晚上上升到深5-10米处。每年三月上旬,浩浩荡荡的沙丁鱼群会从较深的海区分批出发,游向靠近海岸的水域索饵,并且进入长达三个月的繁殖季。即春、夏季生活在近岸海域,秋、冬季水温较低时,洄游到水温较高的深海海域。 2、食行为 沙丁鱼主要摄食浮游生物,沙丁鱼摄食的浮游生物种类如下:细菌、腔肠动物、软体动物、原生动物、十足目、幼小藤壶、鱼卵、甲藻、桡足类等。沙丁鱼的季节饵料组成随水文条件而变化。在上升流剧烈的时期,饵料组成以浮游植物为主;而在上升流微弱的时期,饵料组成以浮游动物为主。 沙丁鱼是滤食动物,它们通过鳃过滤海水,捕获通过鳃的浮游生物。另外沙丁鱼拥有透镜眼,透镜眼大大提高了分辨率和图像亮度。因此它们也可以利用自己的视力追踪在水中过滤的猎物。 沙丁鱼吃的食物量取决于它们的体重、环境和食物供应。根据食物供应情况,沙丁鱼每天吃掉体重的2%-5%。沙丁鱼幼鱼和沙丁成鱼吃同样类型的食物,但它们主要依靠浮游植物生存。当沙丁鱼幼鱼长大后会捕食更大的生物。与此同时,它们可能会从其他鱼类身上拾取寄生虫,或啄食水中的其他碎屑。 季节不同,沙丁鱼捕食活跃程度也不一样。沙丁鱼摄食最活跃期为5-10月,沙丁鱼摄食率在夏季(7-8月)为高峰期,可达0.83-0.88,而在冬季(1-3月)只有0.65-0.70。 3、防御行为 除了和大多数鱼类一样借助较快的游动速度逃离外,沙丁鱼也会利用群体行为以躲避捕猎者。例如遇到捕食沙丁鱼的海豚时,沙丁鱼则以聚成大群的方式来对抗海豚的捕食;在没有外部威胁或障碍物时,鱼群常常会聚成接近球形的形态,以便协同躲避。

功效作用

1、保护心脏:沙丁鱼含有丰富的能够促进健康的ω-3、EPA和DHA,这些基本的脂肪酸能够帮助身体里的血液流动畅通,保持心脏健康,缓解心血管疾病。 2、促进胎儿发育:沙丁鱼富含磷脂,孕妇在妊娠期应多吃鱼类,对于胎儿的大脑发育具有促进的作用。 3、补钙补血:沙丁鱼含丰富的钙质和铁质,能促进骨骼中的钙质贮存和帮助造血,对骨质疏松和缺铁性贫血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营养成分

1、蛋白质:沙丁鱼富含高质量的蛋白质,这对于身体的生长和维修非常重要。 2、脂肪:沙丁鱼的脂肪含量较高,其中大部分是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Omega-3脂肪酸,这种脂肪酸有助于降低心脏病的风险,并有助于大脑的健康。 3、维生素和矿物质:沙丁鱼提供了许多重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包括维生素D、B群维生素、铁、钙和硒。这些营养素对骨骼健康、免疫功能和能量代谢至关重要。 4、抗氧化剂:沙丁鱼还富含抗氧化剂,如硒和维生素E,这些抗氧化剂有助于抵抗自由基的损害,维持身体健康。 5、鱼油:沙丁鱼是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来源,特别是EPA和DHA,这些脂肪酸有助于维持心脏健康,并对大脑功能有益。

病虫防治

沙丁鱼的病虫防治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首先,选择健康的鱼苗和养殖环境是关键。在养殖过程中,保持水质清洁和适宜的水温,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鱼池,可以减少病原体和寄生虫的滋生。此外,合理投喂饲料,避免过量喂食导致水质恶化,也能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一旦发现沙丁鱼出现病虫害症状,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生物防治等。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抗生素、抗寄生虫药和其他药物来治疗病虫害。手术治疗主要是针对某些严重的寄生虫感染和创伤进行手术处理。生物防治则是利用天敌、微生物等生物手段来控制病虫害的数量和传播。 此外,预防接种也是有效的病虫防治方法。通过定期给沙丁鱼接种疫苗,提高鱼体的免疫力,增强其抗病能力。同时,加强饲养管理,保持养殖环境的卫生和稳定,也能有效减少沙丁鱼病虫害的发生。 总之,沙丁鱼的病虫防治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选择健康的鱼苗和养殖环境、保持水质清洁、合理投喂饲料、及时诊断和治疗病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