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亚鲟
中华鲟
西伯利亚鲟
形态特征
全身被以5列骨板,吻长占头长的70%以下.吻须4根;吻端锥形,两侧边缘圆形,头部有喷水孔;口呈水平位,开口朝下,吻须圆形;身体最高点不在第一背骨板处,第一背骨板也不是最大的骨板;无背鳍后骨板和臀后骨板;侧骨板通常与躯干部颜色相似。鳃耙有几个结节(一般为3个)。 西伯利亚鲟最大可长达200厘米、重200-210千克,60年龄。东部地区(勒拿河和科雷马河)的个体明显较小,最大不超过10-16千克。 西伯利亚鲟头长为全长的16.7-27%,体高为全长的9-16.6%。和小体鲟一样,吻长变异最大,吻长为头长的33.3-61%。吻长与头长之比值以鄂毕河和额尔齐斯河的西伯利亚鲟最小,叶尼塞河和勒拿河的西伯利亚鲟最大,贝加尔湖的西伯利亚鲟居中。西伯利亚鲟背骨板10-20枚,侧骨板32-62枚,腹骨板7-16枚,背鳍条数30-56,臀鳍条数17-33,鳃耙数20-49。[5] 西伯利亚鲟体色变化较大,背部和体侧浅灰色至暗褐色,腹部白色至。西伯利亚鲟骨板行间的体表分布有许多小骨片和微小颗粒,幼鱼骨板尖利,成鱼骨板磨损变钝。口较小,下唇中部裂开。吻须光滑或着生少许纤毛。鳃耙扇形。
分布范围
1、原产水域: 鲟主要分布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流入北冰洋的河流中,自西部的鄂毕河,经叶尼塞河、帕亚希纳河、哈坦加河、阿纳巴尔河、奥列内克河、勒拿河河、因迪吉尔卡河,至东部的科雷马河的所有西伯利亚大河中均有分布。此外,在贝加尔湖也有西伯利亚鲟的分布,形成西伯利亚鲟的陆封种群。 2、引种地: 20世纪50年代后期人们将勒拿河和贝加尔湖等水域的西伯利亚鲟幼鲟放流至波罗的海、伏尔加河及拉多加湖等水域,虽然观察到西伯利亚鲟在这些水域中的生长和分布,但由于西伯利亚鲟在这些水域中很容易被捕捞,特别是这些水域不具备诱发西伯利亚鲟产卵的自然条件,因此西伯利亚鲟最终未能在欧洲这些水域中形成稳定的自然群体。20世纪70年代,西伯利亚鲟成鱼引入到法国和匈牙利,80年代初期,这些引进的西伯利亚鲟即实现了人工繁殖。到80年代末期,西伯利亚鲟又从匈牙利引入到德国、意大利和奥地利。中国、日本等国也引进了西伯利亚鲟进行养殖。
栽培技术
1、养殖池的准备: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染的地方建立养殖池。养殖池的形状和大小应符合养殖要求,一般采用长方形或正方形,面积在50-100平方米之间。养殖池底部应铺设防渗膜,以防止渗漏。 2、管理:养殖西伯利亚鲟的水质要求较高,需要保持水质的清新、稳定和适宜的溶解氧含量。在养殖过程中,应定期更换水,一般每周更换一次,每次更换水量为池水的1/3-1/2。同时,应定期检测水质,如PH值、溶解氧、氨氮等指标,以保证水质的适宜。 3、水温调控:西伯利亚鲟适宜生长水温为15-25℃,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应保持水温的适宜和稳定。在夏季高温季节,可以使用遮阳网来降低水温,在冬季低温季节,可以使用加热水或保温措施来提高水温。 4、饲料管理:西伯利亚鲟的饲料需求量较大,需要保证充足的饲料供应。在养殖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选择适宜的饲料类型和投喂量。同时,应定期检查饲料的投喂量和残饵量,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5、捕捞和运输:在养殖过程中,应根据市场需求和鱼体生长情况,适时进行捕捞和运输。在捕捞前,应先停食一天以上,并使用适当的网具进行捕捉。在运输过程中,应保持水温的适宜和稳定,并尽可能避免机械损伤和挤压。
主要价值
1、药用价值:其鲟鱼卵可以加工成鲟鱼子酱,具有“黑色黄金”之称,具有较高经济和药用价值。 2、营养价值:鲟鱼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高营养价值的鱼类。它含有优质蛋白质和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包括欧米伽3脂肪酸。此外,鲟鱼还含有钙、磷、铁、维生素B12和硒等营养物
生长习性
西伯利亚鲟多栖息在河流的中、下游,可以进入半咸水水域,栖息到北冰洋的海湾,但极少进入海水水域。它们一般整天停留在河床较深的地方。贝加尔湖亚种营纯淡水生活,一般栖息在20-50米深的区域,也可栖息到100-150米深处。
功效作用
鲟鱼脂肪带有12.5%的DHA(高宽比不饱和脂肪)和EPA(亦称脑黄金)。服用鲟鱼不但不容易在人的血液里积下胆固醇,并且会提升脑部发育,提升人的大脑作用。
营养成分
鲟鱼的蛋白质含量比飞鸟走兽丰富多彩得多,其肉、鱼籽含蛋白各自达到18.1%和26.2%。当身体蛋白供应不够时,少年儿童可造成生长发育语言发育迟缓,成年重下降、肌萎缩、容易疲劳、贫血,外伤不容易痊愈,病后和生完孩子体能恢复迟缓。1克蛋白在身体可造成发热量四大卡,而鲟鱼的蛋白质含量是一切动物所不能类比的。
病虫防治
随着鲟鱼养殖的种类和规模越来越大,鲟鱼病害也不断增加,严重影响着产业的发展。鲟鱼病害主要有细菌性败血病、细菌性肠炎病、肿嘴病、烂鳃病、卵霉病、肤霉病、车轮虫病、小瓜虫病、气泡病、肝性脑病、心外膜脓肿、大肚子病、蛀鳍病等。在景谷县西伯利亚鲟试验示范养殖场里经常遇到的是细菌性肠炎和烂鳃2种疾病,下面主要介绍此2种疾病简单的防治方法。 1、细菌性肠炎病 症状及危害:病鱼游动缓慢,食欲减退,红肿,轻压腹部有黏液流出;解剖可见肠壁局部充血发炎或者全肠呈红色,肠内无食物且积黏液。此病在水温高于20℃时,因养殖水体水质变差或鲟鱼摄食变质饲料容易暴发,多半是鲟鱼的幼苗较为容易感染,常引起大量死亡。[6] 防治方法:此病的预防,保持干净的养殖环境和充足的水源以及安全的饲料是关键。饲料选择粒径大小要合适,做到定时定量,定期投喂药饵(10千克饲料中添加大蒜素2克)。如果鲟鱼已感染此病,则要及时治疗。方法是:外用土霉素合剂对水泼洒,每立方米水体用量为2-6克;内服用大蒜素或痢特灵拌饵投喂,1千克鱼每天用0.02-0.04克,连服7天左右,并经常更换池水。 2、烂鳃病 症状及危害:染病的鱼的体色较淡,游动缓慢,离群独游或沉底不动;鳃丝发白,呈斑块状腐烂,覆盖带水中泥土杂物的胶混黏液。该病主要危害鲟鱼的幼苗,死亡率很高。 防治方法:预防此病关键要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及时换水,降低养殖密度,每隔14天泼洒1次生石灰,使池水浓度为40毫克/千克。此病的治疗也可采用内服加外用的方法,用土霉素拌饵投喂,1千克鱼用药量为50毫克/天,连续投喂3-5天;外用二氧化氯泼洒,每立方米水体用药0.3克,连续泼洒2-3天。 3、其他疾病 由于景谷县西伯利亚鲟试验示范养殖场水源充足、水质优良,只要保持好环境的清洁,及时更换水源,定期投喂药饵和泼洒消毒杀菌药物,做好疾病的预防,则其他疾病很少发生。药饵按1千克饲料加水产电解1.0-1.5克、肝胆康2克拌匀,每周投喂1次。消毒杀菌药物主要以生石灰为主,每月全池泼洒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