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需防奶牛真胃炎
奶牛真胃炎是奶牛胃肠道疾病中较为多发的一种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秋两季多发。治疗不及时或延缓治疗,将影响奶牛的健康和生产效益,如果长期不能治愈则畜体消瘦、衰竭,最终瘫痪而导致死亡。
症状:初期患牛精神稍有沉郁,食欲减退,反刍减少,对精料无亲切感,时常剩料,饮欲明显下降。随着时间的延长,病牛表现精神沉郁,鼻镜干燥,眼球下陷。被毛逆乱无光泽,皮肤弹性降低,明显消瘦。可视黏膜呈粉红色,心音亢进,加快,节律不齐。有时磨牙,流涎,饮欲减少、不爱吃精料或躲料,反刍次数明显减少。排粪量少而干硬,粪便表面光滑附有黏液,粪便中的草料粗糙。有时患牛呈现腹泻症状,在真胃区进行触压或触压之后有疼痛反应。
治疗:强心补液、纠酸解毒,根据机体脱水及酸中毒程度决定补充液体量。一般每日补充液体量为1000毫升—5000毫升。补液同时可配合应用抗生素,必要时可以采取瓣胃注射链霉素、环丙沙星等。
也可用中药组方,每天一剂,连用3—5天。方剂:苍术20克、香附15克、甘草15克、陈皮30克、厚朴20克、公英50克、地丁50克、双花40克、连翘40克、郁金20克、枳壳25克、胡盐50克。
预防:该病应以预防为主,加强奶牛的饲养管理,饲料搭配要合理,防止饲喂霉变或质量不佳的饲料,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奶牛在发生前胃、子宫炎等疾病时,要注意真胃炎的继发,一旦发现应及时进行治疗。继发性真胃炎要注意及时治疗原发病,否则会降低真胃炎的治愈率,早发现早治疗可提高治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