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瓜片历史悠久茶文化手抄报内容丰富
六安瓜片,历史悠久而文化内涵丰富。从唐代的《茶经》中便可窥见庐州六安(茶)之名。据宋太祖乾德三年(965年)官方在麻埠、开顺设立茶站的记载,可知当时已有较大规模的茶业。宋代文献如《罗田县志》和《文献通考》提及此事,而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在其著作《农政全书》中赞誉“六安州之片茶,为茶之极品”。明代文学作品如李东阳、萧显、李士实三位名士在《咏六安茶》一诗中多次提及,表达了对这款瓜片的高度评价。
清朝初年,瓜片被列为“贡品”,据记录,在1856年4月27日,咸丰帝生下第八代皇帝载淳(即同治),咸丰帝因喜悦,便谕旨封懿嫔为懿妃,并规定供给她每月十四两“齐山云雾”瓜片茶叶。
古诗文中也有关于贡道的情景描写,如:“催贡文移下官府,那管山寒芽未吐。焙成粒粒似莲心,谁知侬比莲心苦。”还有描述贡道情景的《竹枝词》,其中写道:“春雷昨夜报纤芽,雀舌银针尽内衙。柳外龙旗喧鼓吹,香风一路贡新tea。”
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则有80多处提及到六安瓜片,其中第41回妙玉烹制给林黛玉、贾宝玉和薛宝钗,以五年前从梅花上收集并埋在地下的雪水泡出的一壶佳肴。
至于现代史料,《人民日报》曾报道周总理生前对六安瓜片情有独钟,在病重期间还要医务人员泡杯留香。这不仅展示了历史上的传统,更是文化与生活方式交融的一个例证。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这款特产不仅作为一种饮用物,还承载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和美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