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蔬菜种植技术与管理中的扁豆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白绢病的苦难请求我们的关怀与防治
扁豆白绢病的特征是其茎基部或土表的枝蔓会出现褐色腐烂,伴随大量白色菌丝体和棕褐色小菌核的产生。这种疾病由一种名为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的真菌引起,该真菌属于半知菌亚门,具有细腻而透明的白色菌丝体。在培养基上,这些真菌呈辐射状扩展,而形成的小球形至卵圆形的茶褐色或棕褐色的菌核,其表面光滑且具有一定的光泽。这些微生物在有适宜温度32-40℃和pH5.9时最为活跃。
扁豆白绢病主要通过在土壤中越冬并萌发成新一代来传播。此外,当中心病株出现后,它们的地表部分会向四周蔓延,使得潜育期持续3-10天。一旦发病,最适合于30℃左右温暖湿润环境,其中高温和不规则降雨更能促进其繁殖。这种疾病在连作地、酸性土壤或砂质土壤中尤其容易发生。
为了防治扁豆白绢病,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首先,将消石灰施用以调节土壤pH值;第二,在发现第一例症状时应立即拔除并销毁所有感染了该疾病的植物;第三,在发病初期使用15%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者50%甲基立枯磷可湿性粉剂进行喷洒,以达到防效效果;第四,可采用木霉素作为防治手段,通过将哈茨木霉与细土混合撒覆于感染部位以控制此类害虫。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本次描述中的“细菌类”可能是一个错误,因此我们应当理解为“真菌类”。此外,本文旨在提供一些基本信息,但实际操作前建议咨询专业人士,并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