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蔬菜网app下载冬季韭菜扣棚前后管理生长之道需细致周到
一、扣棚前的准备工作
净化韭畦。经过霜冻的韭菜,营养已转移到鳞茎内,叶子开始枯萎,这是清理秸秆和死叶的最佳时机。清理干净能减少病原菌的残留,从而降低发病风险。
扒露韭根。清理完畅后,将覆盖表土挖出至鳞茎上方,使其暴露于日晒夜涝。这不仅能提前打破休眠,还能消灭潜伏在根部的害虫,同时使成熟后的鳞茎整齐有序。
灌注防虫剂。扒露6-8天后,每亩使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80%晶体敌百虫500倍液进行灌注,并加入新高脂膜800倍液以提高药效利用率,以防止蛆虫侵袭。
追肥增产。在灌注后3-4天,将腐熟有机肥2000-3000公斤或饼肥250-300公斤施入行间开沟中,覆土平铺与韭墩相平,然后浇水待土下沉再次覆盖细土并喷施新高脂膜以保护幼苗免受病菌侵染。
二、扣棚后的管理策略
温度调控。一旦出苗,大约25天左右,可控制棚内温度在20℃~25℃之间白天,尽量保温夜间,以促进幼苗健康成长,并预防病害发生。
适时培植。在幼苗长到6~7厘米高时进行第一次培植,即增加土层厚度至3~4厘米;当达到10~15厘米时,再次培植,加深至6~7厘米,此法重复实施两三次,使得根部逐渐形成土堆,而行间则变为沟壑状,便于管理和收获。
肥水供应。在整个生长期不断喷施壮茎灵,有助于增强植物抗逆能力和抵御疾病,同时避免割头前过早浇水,以免影响鳞茎质量。当第二刀韭菜长到6厘米时结合浇水追补复合肥20~30公斤,在收割前四五天再次浇水。此外,每完成一次割迹都需扒垄让鳞茎晾晒,让新叶生长后与浇水追肥及培植相结合实现循环管理。
及时收获。一旦 韭菜株高达20~25厘米,即可开始采摘第一刀 韃靼,一般在元旦前后。此刻应选择晴朗的上午时间,用专用工具从基部切割收获。当每隔20~25天继续采摘三四刀,最终产量可达3000公斤/亩左右,通常在春节期间结束整个采摘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