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驱动养蜂技术经典白蜡哈氏茎蜂

  • 科研项目
  • 2025年02月17日
  • 危害分析与防治策略 白蜡哈氏茎蜂(学名:)属于膜翅目,茎蜂科,是一种对植物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害虫。近年来,在河北省中部黑龙港流域,该种虫物对白蜡树(学名:)造成了极大威胁。据统计,去年华北石油任丘矿区的白蜡树有虫株率达到80%以上,有些区域甚至达到了100%,平均每棵树上有10条以上的幼虫。 从幼虫越冬情况来看,栽植两年的树木越冬幼虫数量达到5条以上,有虫株率达到了78%

数据驱动养蜂技术经典白蜡哈氏茎蜂

危害分析与防治策略

白蜡哈氏茎蜂(学名:)属于膜翅目,茎蜂科,是一种对植物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害虫。近年来,在河北省中部黑龙港流域,该种虫物对白蜡树(学名:)造成了极大威胁。据统计,去年华北石油任丘矿区的白蜡树有虫株率达到80%以上,有些区域甚至达到了100%,平均每棵树上有10条以上的幼虫。

从幼虫越冬情况来看,栽植两年的树木越冬幼虫数量达到5条以上,有虫株率达到了78%;胸径10厘米的白蜡树越冬幼虫数量达到15条以上,最多可达48条,有虫株率高达91%。因此,可以得出结论,这种害虫对其主食植物构成巨大的威胁,其防治形势非常不容乐观。

危害方式主要表现为危害于白蜡树嫩枝髓部。当初孵化的小型蛀食性幼蟲從新生枝條第一對葉柄處侵入嫩枝髓部,然后向上移动并进行串食,其排泄物在被感染部分形成了一系列隧道,从而导致被感染的枝叶出现青枯萎蔫现象,对景观和生态影响较大。

至于该种害蟲之形态特征,雌性成蟲体长13-15毫米、黑色且光泽,并分布有均匀细刻点;触角呈丝状、27節,其中鞭节褐色;翅膀透明、具有翅痣和脉络。而雄性成蟲体长8.5-10毫米、触角24至26節,其余特征与雌性相似。小型乳白色或淡色的幼蟲長约12毫米,以圆柱形浅褐色的头部开端,为9節腹段。

此外,该类昆蟠一年一代生活规律,以幼蟲在当年生的嫩枝髓部进行越冬。在3月下旬至4月初时开始陆续化蛹,而4月中旬開始羽化期间,小型蛀食性初孵化后的新一代又會開始進行串食為害並進行越冬過程。

为了更好地识别这些在春季内层表皮未完全消失但已经露出到表面的过winter个体,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辨认:

在修剪时注意观察,每个当年生枝条上的斑点中心会留有一小孔,这是成熟后羽化时所留下的标记。

将修剪下的含斑点部分切断可以看到这些密集团聚的小型昆蟠是否存在于内部。

这些通常位于芽萌前期之前,即在春季早期能够发现它们可能存在的地方进行检查。

最后,我们要提醒农民朋友们应及时采取措施以控制这种危险生物,因为它对于农业生产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果没有及时有效的手段,它将继续破坏我们的森林资源,并可能引发其他问题,如减少生物多样性和环境退步。此外,由于该类昆介具有较强飞行能力,因此需要全地区协同工作以避免扩散。这包括定期清除受影响区域内所有受污染材料,以及实施化学控制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其人口增长速度。这将确保我们能够保护我们的自然资源并保持可持续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