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盛世特色产业助农民一跃致富
近年来,甘肃省漳县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特别是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如乡村旅游、中药材种植、中蜂养殖等,不仅增强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脱贫信心,还有效地提高了他们的收入水平。这些特色产业不仅为当地带来了经济效益,也促进了文化传承和生态保护。
一、乡村旅游:农家乐成为致富新途径
在漳县,一片片青山绿水与鲜花烂漫相结合,形成了一幅美丽的乡土风光。在贵清山脚下,有着众多白墙青瓦的农家乐,它们错落有序,为游客提供了一处又一处休闲之所。杨新巧,在镇干部的帮助下,她开设了自己的农家乐,并成功实现了稳定收入增长。她说:“一年能赚七八万元,比在外打工强多了。”如今,她已经成为村里的致富典范。
二、中药材种植: villagers' "money tree"
漳县将发展中药材产业作为一种新的脱贫路径,大力培育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如当归、黄芩、党参等。同时,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力度,以“专家+示范基地+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机制进行技术推广。石咀沟村建立标准化种植示范面积6000亩,13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其中,使得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6万亩,全年总产值4亿多元。
三、中蜂养殖:sweetening the lives of villagers
盐井镇寨儿村有一座欣荣中蜂科学养殖协会基地,是李永忠负责人打理的地方。他从四代祖辈开始养蜂,现在已有140多箱中蜂,每年远销福建等地,可获得10万元以上收益。随着协会支持下的快速发展,全县共有越冬蜂群9000多箱,每年的生产价值达到4908万元。这让许多建档立卡贫困户也能够从事这一行业,比如高建平,他把5箱中蜂变成了80箱,每年可获8万多元收入。
至此,可以看出漳县通过这些特色产业链条建设,不仅提升了地区经济实力,更为大量家庭带来了稳定的收益,为摆脱贫困而努力奋斗的人们描绘出了一个更加光明希望的地图。此举不仅是对当前农业现代化的一次深刻探索,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