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邯郸永年区推进荒山绿化实施种植回收模式转化废弃物品为生态资源
在河北省的邯郸市永年区,作为全市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北大门”和“护城河”,国土绿化工作直接影响着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以及经济发展。通过多年的努力,永年区的大部分荒山荒地、农村四周以及城市边缘已经完成了绿化任务,只剩下一些条件差、造林困难较大的荒山。
为了赢得国土绿化的攻坚战,永年区政府利用创建省级森林城市这一契机,全力动员全民参与,鼓励各单位出钱出力,将荒山绿化任务细分到每个部门,以侧柏、油松等常绿树种为主,打造四季常绿的山体景观,使得原本秃岭变成了充满生命力的植被。
万名干部齐上阵,全区干部积极参与,每个人都带上了党旗,就像一座座荒山一样,每个部门都包揽了一块高地;每一块高地都有人去栽种,无论是高还是低,都有人去照料。至今已经组织了1.15万余人次,对外借调施工机械500多台(套),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合力,让整个过程充满活力,如同“万名干部战太行、荒山绿化大会战”。
为了推动进度,不断进行总结评比,让广大参与者有强烈的自觉性和竞争意识。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住建局等部门在完成第一期任务后,又自愿承担第二期工作,并提出更快完成更多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有些团队提出了“半月内10天完毕,再提前两天”的要求,而其他团队也积极响应,为提高效率提供支持。
面对西部地区丘陵半山之所以难以植树的问题——即浇水容易漏失且缺乏灌溉条件——永年区各级干部展现出了不畏艰难改天换地的人心,用人力传送机将客土背上山,一袋一袋置换土壤共计15万余立方米,为提升造林效果奠定基础。此外,还修建了水池铺设管网,使得靠天浇水变成了时刻有水供应;选用侧柏油松等常见树种,以确保苗木健康成活。
在政策层面,也给予专业人员足够支持让他们专注于专业事务,并创新管理方式制定《永年区造林绿化工作创新机制暂行办法》,保障投入资金来源并激发社会资本参与,从而提升了造林效率。而工程式造林则让专业队伍成为主要力量,他们签订三年服务协议,在平整土地栽植到维护后的所有环节实现科学标准操作,加强封闭育林与森林防火措施,同时严厉打击违法行为保护已有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