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的稻草与平菇共生技术探索菌类功效的奥秘
我将用稻草培养平菇的技术,讲述了从选用优良菌种到搞好稻草软化处理,再到掌握适宜基质含水量和调整碳氮比,以及采用科学合理栽培方式等多个环节。以下是对这些内容的一次性表述:
首先,我选择了一些适应性强的平菇菌株,这些菌株能够在稻草上生长并产生高产。我国各地有许多不同的平菇品种,但不是所有的都能在稻草上成功繁殖。在实际生产中,我需要挑选那些生活力强、对基质分解能力强、生长速度快、吃料快、延伸快且抗杂抗逆性的优良品种。
其次,我进行了有效的稻草软化处理。这包括浸泡石灰水或使用机械手段使稻草变得柔软,类似于棉花或者碎布,并进行短期堆积发酵。这种处理可以去除和破坏稻草表皮细胞中的蜡质层和硅酸盐成分,使得高分子化合物变软,同时也杀死了一部分杂菌孢子和虫害。
然后,我掌握了适宜的基质含水量。由于稻草疏松且易脱水,因此播种时必须确保基质含水量大约为65%。如果过干或过湿都会导致菌丝不吃料,从而影响产量。此外,在出菇期间,也需要根据情况补充水分,以避免原料腐烂降低产量。
接着,我调整了碳氮比。我知道平菇在生长过程中对培养料中的碳氮比例最喜欢30-40∶1,而通常情况下,稻 草所含碳源丰富但氮源较少,其碳氮比一般为70∶1。在栽培时,如果没有补充足够多的氮源,将无法满足它们生长发育所需,因此我通过增加玉米、小麦或谷类等原料来供给更多氮源。
最后,我采取了一些科学合理的栽培方式,比如袋栽。这一方法克服了因为植被松散难以压紧的问题。我使用50×24×0.03厘米大小的小塑料袋,用作容器,并覆盖土壤或者用泥巴建造一个小墙壁后再让它出芽,这样做可以提高产量至与传统畦栽相比提升1-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