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防治马铃薯黑痣病与四棱豆相结合的技术

  • 媒体报道
  • 2025年04月09日
  • 一、病害症状 马铃薯黑痣病,又称立枯丝核菌病或黑色粗皮病,常见于重茬种植区,其发病率日益上升,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产生了严重影响。一般来说,每年可能造成15%的产量下降,有时甚至导致全田毁灭。这种疾病主要侵害幼芽、茎基部、匍匐茎及块茎。 在幼芽感染后,它们可能会在出土前腐烂,形成芽腐,从而导致缺苗,但条件适宜时,可以从腐坏的部分长出侧芽,形成小苗。若是茎基部受损,则会出现1~6cm大小的褐色凹陷斑

人物防治马铃薯黑痣病与四棱豆相结合的技术

一、病害症状

马铃薯黑痣病,又称立枯丝核菌病或黑色粗皮病,常见于重茬种植区,其发病率日益上升,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产生了严重影响。一般来说,每年可能造成15%的产量下降,有时甚至导致全田毁灭。这种疾病主要侵害幼芽、茎基部、匍匐茎及块茎。

在幼芽感染后,它们可能会在出土前腐烂,形成芽腐,从而导致缺苗,但条件适宜时,可以从腐坏的部分长出侧芽,形成小苗。若是茎基部受损,则会出现1~6cm大小的褐色凹陷斑,并且有时会伴随白色菌丝层。当地温低湿度大时,这些斑点可逐渐扩大并开裂,最终导致叶片卷曲坏死,甚至出现紫红色色的生长点。在极端情况下,可造成植物死亡或顶端萎蔫。此外,还有气生薯的情况。

如果匍匀茎被侵染,那么它们也会产生类似的褐色凹陷斑,并且有时候还能生长无价值的小块薯。更严重的情况下,可引起整个匍匀茎的腐烂断裂。而对块茎而言,当其表面受到感染,就会开始生长各种形状和大小的黑褐色菌核。

二、综合防治技术

为了有效控制马铃薯黑痣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选择健康种子:使用无 病株作为种子。

选择合适地块:选用高势地带且排水良好的土地,其中3-5年未曾种植过马铃薯,以避免传播疾病。

提高催芽效率:提前15-20天将种子放在散射光处进行催育,使其在温度为15℃左右的地方自然萌发至0.5cm绿色的短壮芽数字才进行播种。

切割处理:切割过程中应注意切刀清洁,每次切除任何疑似感染区域后都要更换新刀具,并将旧刀具浸泡在含有0.5%高锰酸钾溶液中的消毒液中以预防再次污染。

适期播种时间调整:尽量晚一些播种,如每年的五月底,可以缩短幼苗成熟时间,从而减少患病风险。

增加肥料施用:增加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如每亩施入2000-3000kg以上,以改善土壤结构并提高作物抗性力。

施用农药剂拌種劑: 在播撒之前,将满穗(噻呋酰胺)与水混合成20ml/100kg稀释液,与干燥均匀后的400g/100kg粪便混合均匀,用来覆盖整片耕床面积,以此来预防植物接触到细菌孢子并抑制早期感染发生。

沟渠内喷洒农药剂: 在播撒之前,在沟渠两旁喷洒25%嘧仑悬浮剂40-60毫升/亩或者甲基立枙磷40-60毫升/亩,以此来保护刚刚露出地面的嫩枝不被细菌侵袭,同时也能有效杀死潜伏在地下的根系上的微生物。

9 最后,在观察到部分植株出现营养不足迹象时,如果发现地下莖上存在褐色的瘿瘤迹象,便需迅速应用甲基立枙磷60毫升/亩+30公斤水进行喷洒治疗以阻止疾病进一步扩散。这套综合性的防治策略对于有效控制和减缓马铃薯黑痣疾病以及四棱豆等其他潜在威胁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