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伊氏锥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 图片资讯
  • 2024年11月07日
  • 马志成 (黑龙江省宝清县畜牧兽医总站 155600) 牛伊氏锥虫病是由锥体属的伊氏锥虫寄生牛血液和造血器官中引起的原虫病。一般黄牛和水牛感染后多为慢性经过。锥虫在生活过程中,产生大量有毒代谢产物,宿主产生溶解锥虫的抗体,使锥虫溶解死亡,释放出毒素。这些毒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牛功能障碍,体温升高,运动失调,继而侵害造血器官,使红细胞溶解,导致红细胞数减少而贫血。毒素对血管壁渗透作用的损伤

牛伊氏锥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马志成 (黑龙江省宝清县畜牧兽医总站 155600)

牛伊氏锥虫病是由锥体属的伊氏锥虫寄生牛血液和造血器官中引起的原虫病。一般黄牛和水牛感染后多为慢性经过。锥虫在生活过程中,产生大量有毒代谢产物,宿主产生溶解锥虫的抗体,使锥虫溶解死亡,释放出毒素。这些毒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牛功能障碍,体温升高,运动失调,继而侵害造血器官,使红细胞溶解,导致红细胞数减少而贫血。毒素对血管壁渗透作用的损伤,导致皮下水肿。虫体对糖的大量消耗,可引起低血糖症和酸中毒现象。后期由于氧化不全的产物蓄积,使牛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抑制,致其精神沉郁,以至昏迷等。

1 流行特点

牛对锥虫的易感性比马属动物、犬弱,虽有少数在本病流行初期因急性发作而死亡,但多数呈带虫状态而不发病。气候变冷的枯草季节,畜体抵抗力下降时开始发病,呈慢性经过,最后陷于恶病质而死亡。传染源是各种带虫动物。本病主要流行于热带和带地区,少数温带地区的国家也发生过疑似病例。发病季节与吸血昆虫的出现时间有关,如华南地区,吸血昆虫活动时间长,本病流行时间较长。

2 主要症状

病牛体温升高,数天后又恢复正常。经一定时间后,病牛体温再次升高,逐渐消瘦。发生水肿时,牛皮肤常出现龟裂,流出或血色液体,后结成痂皮,而后脱落、脱毛,出现皮肤。病牛精神沉郁,四肢无力,走路摇晃,伏卧昏睡,结膜有出血点或出血斑,体淋巴结肿大,耳、尾干枯,严重时部分或全部干僵脱落。病牛流产或产死胎,可经胎盘途径感染,初生于产下后2~3星期发生死亡。

3 剖检特征

病牛皮下水肿,体表淋巴结肿大,血液稀薄,胸、腹腔内有大量液体,脾肿大,包膜下有出血点,肝脏肿大,硬度增强,肾脏混浊、肿胀,内脏淋巴结充血,瓣胃和皱胃黏膜多见有出血斑,小肠呈现出血性炎症,心脏肥大,有心肌炎症状,心内外膜有点状出血。

4 诊断

在本病流行地区,根据临诊症状可疑为本病。对于该寄生虫病的诊断较为先进的方法是血清诊断法,即间接血细胞凝集试验。据报道,间接血凝滴度高,对该寄生虫没有虫株差异。以下介绍间接血凝反应方法。

制备锥虫抗原。虫种来源于自然发病牛,(www.nczfj.com)分别接种于切除脾脏的犬和大白鼠,至其血液中虫数达到峰值时,采血,采用高速离心法收集虫体(纯白色)。之后反复冻融及研磨虫渣,即可取得锥虫抗原。

制备致敏血细胞。取青年雄绵羊血细胞,进行常规间接血凝法处理,血细胞单用3%丙酮醛处理过的为单醛化血细胞,用3%丙酮醛及2.5%戊二醛处理的血细胞为双醛化血细胞。再经20 000倍稀释的鞣酸处理后,即得到鞣化血细胞。之后分别用1/400的抗原液稀释,置于37℃水浴中致敏40分钟,后离心洗涤除去多余游离抗原,再加1%兔血清、0.1%叠氮钠防腐液,把血细胞配制成2%悬液,即为致敏血细胞悬液。

凝集试验方法。用U形或V形微量血凝板,将被检血清用生理盐水或专用PBS液作倍比稀释,每孔25微升,采用同法做成二排。第1排加致敏血细胞悬液为测定排,第二排加非致敏血细胞为对照排,用4号针头滴加,每孔1滴(约7微升)。二排末端各设置1孔只加稀释液(不加血清)与血细胞悬液作为空白对照。摇匀静置于常温下2小时,待空白对照血细胞全部下沉于底部时,边缘可呈现圆点状且光滑,此时进行结果的判定。

判定。测定排凝集价超过80倍,并且测定排比对照排的凝集滴度高出2孔以上者判定为阳性。

5 防治

在严重流行的地区,可用喹嘧胺盐类,注射1次可产生3~5个月的预防效果。萘磺苯酰脲,注射1次可产生1.5~2个月的预防效果。盐酸氯化氮氨菲啶,预防期可达4个月。及时发现病牛并进行隔离治疗。

治疗时可用萘磺苯酰脲,每头3~5克,用生理盐水配成10%溶液,一次静脉注射。也可用嘧啶胺,5毫克/千克体重,用注射用水配成10%溶液,分2~3点一次肌肉注射。或用三氮脒3.5毫克/千克体重,用注射用水配成7%溶液,深部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2~3天。还可用氯化氮胺菲啶盐酸盐1毫克/千克体重,用生理盐水配成2%溶液,深部肌肉注射,当药液总量超过15毫升时,应分两点注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