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驱动的新土地管理法实施细则杭州农夫如何通过科学种植转化废物成经济价值
在杭州格绿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工人们正忙着进行基料预处理。基料堆场旁边,就是一个占地1500多平方米的菇棚,共22间,其中11间都种上了草菇,其余还在搭建菇床。9号菇棚里,气温30度,菇床温度36度,由中药渣堆成的菇床上布满了菌丝,大大小小的草菇已探出了“小脑袋”。该基地负责人陈春林介绍,这些草菇过两天就可以采摘,一次能采摘几十斤,草菇保鲜期很短,不能冷藏,我们直接送到勾庄农产品批发市场,批发价10元/斤,到消费者手上就变成25-30元/斤。
与一般蘑菇栽培不同的是,该基地采用了一种独特的栽培方法,不用基料装袋,而是直接堆土栽培,看起来就像地里长出来一样。陈春林种草菇的基料不是木屑、秸秆和麦麸,而是来自胡庆余堂的中药渣。原来,他以前主要做园林有机肥,对于这些原料进行预堆、翻堆、发酵、微生物处理等工序后,就将药渣变成了有机肥。
胡庆余堂每天要送来30吨中药渣,每吨给处理费是120元钱。这为本地农民提供了一大商机。一名农夫——陈春林,将这种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他告诉记者,每个平方米产出约30块钱,一般20天即可出 菌,最终一年的产量可达240块钱。此外,这样的生态循环也减少了对环境资源的消耗。
随着业务扩展,他们计划明年将规模扩大一倍,并打造一个智慧化草莓种植基地,以收集并分析各种数据,如温度、湿度、酸碳比等,为未来更高效地生产奠定基础。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解决了资源浪费的问题,还创造了新的财富来源,为当地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
新土地管理法实施细则提出了对土地使用更加严格要求,同时鼓励创新利用各种资源,从而促进了农业产业链条上的技术革新和模式创新。本例展示了通过科学管理和创新思维,可以将废弃物转化为金子,为当地经济注入活力,同时也是推广绿色循环农业的一次成功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