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虾苗中间培育的优点及其培育方法简介其实就是回本最快的养殖业之道
你知道吗,虾苗中间培育的优点和方法简介,其实就是回本最快的养殖业之道?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首先,我们要了解虾苗中间培育是什么。它是一种将个体较小的虾苗放在面积不大的水域内,经过高密度饲养,使其体长达到一定规格,然后再移入养成池继续饲养的一种过渡性生产措施。
那么,这种方法有什么优点呢?
优选劣汰:在中间培育阶段,可以根据虾苗的生长状况进行筛选和淘汰,不合格的虾苗可以及时处理,保证二次放苗质量。
提高准确率:经过中间培育后,再次计数更为准确,加上体形较大,对抗水环境压力和躲避敌害能力增强,存活率稳定,可以更好地控制投饵和换水。
促进基础饵料生物繁殖:推迟了养成池内虾苗放养时间,为基础饵料生物的繁殖提供了足够时间,有利于池内环境改善。
减少污染:由于養成期缩短,对环境污染影响减小,更有利于延缓病原菌侵袭时间和池体老化过程,对周边水域环境保护有益。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如何进行这种培育:
培育池设计:一般采用土质长方形池塘,大约1000到3000平方米,每个方向跨度不超过30米,深度约1.5米,以便增加氧气并防止气温下降对虾类生长不利。需要配备增氧设备,并覆盖塑料大棚以保暖。
培育周期:通常在20到30天左右,在此期间保持适宜温度、营养充足,每立方米水体容纳300尾左右(每亩20万尾)的小型甲壳类动物,让它们从最初的一公分增长至二公分多一些。
科学管理:管理内容与正式生产相似,但由于空间有限且密度高,因此要求更加严格,如日常换水量应达20%以上,维持良好的氢离子指数(pH)。
出苗方式选择:
直接开闸让湿润或半干燥的小型甲壳类动物流向下一个池塘,但缺点是难以精确计算数量;
使用网箱,当密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用手操网捞取并称重计数后转移到新的场所。
通过这些步骤,你们是否觉得自己也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海洋动植物管理员呢?记住,只要坚持科学管理,无论是在哪个环节,都能实现效率最大化,同时保护我们的自然资源!